第13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朝阳区组织中学生比拼人防技能

2021年05月12日16:17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师生开展防空袭疏散演练。人民网记者 高星摄

人民网北京5月12日电(记者 高星)“呜……”今天下午,随着防空警报信号的响起,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全校师生迅速开展防空袭疏散演练,拉开了“5.12”防灾减灾日人防技能大赛的序幕。

在全国第13个“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为提升在校学生的国防意识和人防技能,提升自救互救能力,朝阳区人防办、朝阳区教委、朝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办公室和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共同携手,组织初一年级6个班共计170名学生开展了一场人防技能大赛,旨在通过运动竞技的形式,增强同学们灾害来临时的自我保护能力。

今天下午1点30分,记者在中国传媒大学附属中学的操场看到,随着校园上空响起防空警报信号,全校师生共580人迅速开展防空袭疏散演练,只见同学们放下手中的书本,在老师的指挥下按照预定疏散路线有序撤离教室,快速疏散到校园操场集结,各班负责人开始清点人数并向总指挥汇报,整个疏散过程井然有序,参演师生从容不迫。

选手们在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人民网记者 高星摄

随后,人防技能大赛正式拉开帷幕,首先进行的是个人赛项目。初一年级6个班每班选派的选手们在心肺复苏操作和防烟面罩穿戴这两项比赛中,动作娴熟标准,穿戴规范。

选手们进行防空袭紧急疏散项目的比赛。人民网记者 高星摄

选手们进行生化武器袭击应对项目的比赛。人民网记者 高星摄

在当天技能大赛的重头戏团体赛中,每班选出的代表队分别参加了防空袭紧急疏散、生化武器袭击的应对、空袭后的自救互救、校园防暴恐紧急逃脱四个项目。通过空袭危机情景的模拟再现,同学们身临其境,互相配合,按照比赛考核要点策划应对方案,通过快速配置“人防应急包”、空袭防护要领、有效地寻找掩蔽区、穿戴人防防护服、通过沾染区、对空袭后伤员进行抢救包扎、开展伤员转运、自治净水装置、搭建简易求生帐篷等,紧张有序的完成一系列的考核科目。

选手们进行校园防暴恐紧急逃脱项目的比赛。人民网记者 高星摄

最后进行的校园防暴恐紧急逃脱环节更是掀起了比赛的高潮,如何与“歹徒”周旋,利用手边的物品、书包自我保护,考验了同学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此次人防技能大赛通过竞技运动会的形式让平时学习到的人防技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巩固,提高了同学们学习人防技能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选手们进行空袭后的自救互救项目的比赛。人民网记者 高星摄

据悉,“十三五”期间,朝阳区人防办、朝阳区教委在试点中小学开展人防教育,利用课后330或者主题班会时间定期开设人防课,助力课后330,固定课时,固化内容,形成一套人防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掌握国防知识、防空袭疏散、三防防护等50余项人防技能,形成了生生学人防、师师懂人防、课课有演练、年年有疏散的学习模式,共开展校园师生人防疏散演练19场,参加演练师生5937人,开设人防课程255场,普及学生13920人次。

“十四五”时期,朝阳区人防办将继续与朝阳区教委、试点中小学推进人防教育工作,除了继续开始人防课程,还将制作一系列人防知识技能小视频、编写适合小学生的人防知识读本下发给各学校,让更多的学生接触学习人防,扩大人防教育的覆盖面和普及率。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