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讲解员刘萍:为观众“超时”服务很开心

2021年05月04日16:24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为观众“超时”服务很开心

  在首都博物馆,有一群身着灰色制服、胸配蓝色丝带的青年专职讲解员,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她们在工作岗位上庆祝节日,一条条亮丽的“蓝丝带”,绘成馆内一道独特的风景。

  早上8时30分,距离观众进馆还有半小时,首都博物馆宣教部讲解主管刘萍就来到一层大厅,点名、给讲解员分配任务后,忙碌的一天开始了。

  今年五一假期,首博每天开放4000个预约名额,5天的名额早早就被全部约满。从地下一层到五层的所有展厅,每一天刘萍都要带着不同的观众上上下下,少说也要走上万步,“节假日虽然忙一点,但能为观众讲好展览,就是最开心的事。”她说。

  上午9时,第一批观众进馆。“这是老北京胡同里最常见的垂花门,是内外宅的分界线。”在首博五层《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展厅,随着刘萍的讲解,观众走进一座座敞着门儿的四合院,一户人家正在办喜事、隔壁家生了小孩,还有人家在张罗着过年……“结婚时鹅笼里为什么要放大雁”“小朋友穿的布鞋上面是什么动物”“压岁钱应该什么时候发”……看到人群中有不少小朋友,刘萍随即抛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她身边的孩子也越聚越多。

  “这就是寻常百姓家的门,叫如意门”;“这是蛮子门,门墩儿是方形的,门被托起来了,是为了防止胡同有雨水倒灌”;“进了大门,再想往里走,就得穿过这道门了”;“大家闺秀讲究的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其实说的就是垂花门”……“胡同”里,每经过一道门,刘萍都要细细讲解里面的“门道”。“很多内容都不在讲解词里,都是我自己特意加进去的,为的是抓住大家的注意力。讲解不是照本宣科地背词,而是要‘因人施讲’。我希望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例子,让不同的观众群体,都能了解老北京的民俗文化,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除了馆内的常设展,作为首博的“通讲”讲解员,各种临时展也是刘萍的主场。在刚刚升级重开的“读城——探秘北京中轴线”展览中,一件中轴线立体模型沙盘会“唱歌”——观众顺着“中轴线”滑动手柄,随着建筑屋顶的高低不断变换,会发出悦耳声响。“每一座建筑的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为此,刘萍在几万字的讲解词中又加入很多自己查阅的拓展知识,每当观众将手柄放在不同建筑的位置,她就会带出相关的拓展内容,与观众探讨。

  一个上午的讲解终于结束了,刘萍摘下口罩透透气,“每天我们至少要为观众提供4个小时的讲解服务,一趟讲解需要1个多小时的时间,再展开细讲,经常会‘超时’,但是我享受这样的‘超时’。”她一边擦拭着脸颊的汗水,一边说,“服务好每一位观众是我的职责所在,对我来说,讲解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期待在每一次和观众的互动中,双方都能有所收获。”本报记者 李祺瑶

(责编:孟竹、鲍聪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