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松梅
不久前,朝阳世纪东方嘉园小区105号楼的居民,终于拿到了期盼已久的房产证。今年底,朝阳农村系统还将为约4万户家庭补办房产证。
东四环窑洼湖公园南侧,世纪东方嘉园小区105号楼共有518户居民,都没有房产证。当年小区建设时,受绿化隔离地区政策调整的影响,房产证办理一拖就是十多年。
在朝阳农村地区,“卡脖子”难题可不止“房产证”这一类。“这些年,朝阳在快速推进农村地区城市化,有时存在报批材料编制不规范、审批环节互为前置条件等现象。因此,在安置房建设、产业项目审批、房产证补办等方面,都有不少难题。”朝阳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解决这些难题,需要构建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的协同高效运转机制。
于是,农村地区区级建设项目审批手续统筹协调专班成立,专班由13个部门的骨干人员组成,包括区发改、住建、规自、绿化、环保、消防等,办公室常设在区农业农村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不久前,专班提出“九推九新”,着力破解九个方面的棘手问题。
九类“卡脖子”难题,件件关乎民生:补办4万户房产证;办理15个农民安置房规划审批手续;8.4万农业人口整建制转工转居;重点区域城市功能修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14个产业项目规划审批手续办理;上市地块项目手续办理;执行“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推动黑庄户农业公园及中农春雨、蓝调庄园、圣露等园区建设,打造数字农业先行区、生态体验农业示范区、新农村建设综合样板区。
从前各干各的,如今一起为解决“卡脖子”难题努力。就拿世纪东方嘉园小区105号楼的房产证来说,在专班统筹下,市区两级的规自、发改、住建等各部门共同想办法、查政策,终于明确了房屋性质。南磨房乡也成立专项工作组,定期向居民通报工作进展。如今,已有400余户居民拿到了房产证,其余房产证也在逐步办理。
在推进产业项目上,专班建立了“多规合一”平台,把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为“拿地即开工”提供了时间保障。王四营乡新村孛罗营安置房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6.6公顷,安置人口约7000人。专班接手该项目后,第一时间协调市发改委下放审批权限,同时,积极同设计单位主动对接民防、教委、园林等多个区级部门,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同步审核修改,审批周期压缩了近一年的时间。专班还会对项目进行全周期跟踪服务,每周召开例会,每月“回头看”,每季度向区政府专题汇报,推动历史遗留问题根本性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