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招标落槌 6处文物建筑确定利用方向

2021年04月14日21:57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4月14日电 (记者鲍聪颖)晋江会馆将变身为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梨园公会将用于建设京剧艺术交流传播及孵化中心,聚顺和栈南货老店将开设糖果主题阅读+糖果体验空间……4月14日,北京市西城区对外公布了首批6个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首次成批量推动文物保护的活化方案。

记者从当天举行的西城区首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签约仪式上了解到,西城区共有6处文物建筑实现了落地签约。其中,歙县会馆用于建设中英金融与文化交流中心;晋江会馆用于建设林海音文学展示中心;梨园公会用于建设京剧艺术交流传播及孵化中心;西单饭店旧址用于建设多功能复合型文化艺术空间;聚顺和栈南货老店用于建设糖果主题阅读+糖果体验空间;新市区泰安里用于建设泰安里文化艺术中心。

此次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项目体现政府文物保护工作思路从“闭门保文物”向“开门用文物”进行改变。参加文物建筑活化利用计划的34家机构类型多样,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混合所有制企业,还有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区属企业等。本次活化利用要求中标单位要采取不同形式对公众开放。

据了解,西城区首批活化利用计划发布于2020年1月,发布后共有34家机构提交了53个项目申请报告。经专家最终评审,共有6个文物建筑确定了利用单位及利用方向,1处文物建筑因利用方案未能通过专家评审流标。

中标单位代表人民文博(北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的王卓见说:作为此次西城区首批文物活化利用项目中标单位,西城区首批腾退后活化利用的文物建筑交给我们管理使用,让我们感到了莫大的荣幸和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一个期望能为文物保护利用做些事情的社会机构,我们有信心在把文物保护好的同时利用好,让更多的市民百姓走近文物、感受文物、体验文物。

西城区是唯一能够反映北京都城历史变迁的代表性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全区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69处,文物保护任务艰巨,合理利用潜力巨大。

2016年西城区启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工作,共计启动52处,总投入45.27亿元。截至目前,已完成52处2042户中的1876户腾退,总体腾退比例达92%,其中完全腾退项目32个,使得一批长期以来不合理使用的文物建筑解放出来。文物腾退后西城区加快推动文物开放利用,万松老人塔-北京砖读空间、佑圣寺-十月文学院、林白水故居-椿树书院、广福观-什刹海文化展示中心、沈家本故居-中国法治名人博物馆、福州新馆-北京市林则徐禁毒教育基地等腾退后的文物建筑陆续实现了对社会开放。

“下一步,西城区将让文物合理利用成为老城复兴的亮点。“西城区区长孙硕表示,要坚决贯彻落实《总规》和《核心区控规》要求,将文物利用和老城保护与复兴相结合,与街区更新相结合。“我们的很多文物都在胡同里,与百姓毗邻而居,要通过让文物建筑‘活’起来,使其真正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时时感受到她的魅力。”

孙硕强调:“要注重文物活化利用的效果监管。要加强对文物建筑合理利用的绩效评估体系研究和监督管理,将文物建筑保护效果作为重要考量标准,使文物利用工作做的更加扎实有效。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