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商业消费新场景 朝阳老旧商业空间变身“美克洞學館” 

2021年04月07日14:12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4月7日电(记者 高星)来到朝阳门外大街99号,一座仿若待翻阅的书本造型白色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新晋“网红打卡地”——美克洞學館。多年前,这里曾是有名的“攒机大本营”百脑汇电脑城。经过400多天的改造升级,曾经的老旧商业空间华丽转型,成为朝阳区一处集商业、文化、科技和社交跨界融合的新零售艺术空间,促进城市新消费升级。

“攒机大本营”百脑汇转型新零售艺术空间

龟兹洞天、雅丹墙及西域峡谷、书本雕塑……走进美克洞學館,馆内“移步易景”的设计,带来跨越千年的文化交汇。美克洞學館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其中艺术共享区高达1.5万平方米,它既是商业零售空间,也是一座艺术馆。

前来这里打卡的人们或许想不到,多年前,这里曾是有名的“攒机大本营”百脑汇电脑城。1998年,百脑汇在朝阳门附近开张,总面积3万多平方米、400多家商户的连锁电子卖场成为京城东部最火的攒机大本营,也是朝外地区的著名地标,甚至一度与中关村齐名。随着电商的崛起和电子产品的更新,实体电子卖场客流急剧下降,2019年6月,百脑汇关停。

退出历史舞台的百脑汇,在城市更新中迎来了新的曙光。近年来,朝阳区加快推动存量空间、低效空间盘活利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形态,全面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而在老旧商业项目的升级改造中,需要做到形象更新和产品更新。

“由于建筑主体年代久远,原有的结构和层高不能满足新零售空间需求,改造项目对外立面进行了重塑,并以百脑汇原有的结构为基础,融入洞穴文明的设计元素,蜕变为现在的美克洞學館。”美克洞學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在原有的顶层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灵感设计,从视觉上改善层高效果的同时,也形成现在极具艺术感的‘云纹顶’。而在洞學館入口处,设计师还将龟兹壁画与原有建筑结构巧妙结合,赋之以全新的生命力和美学内涵。

打造“商业+文化+科技”新零售艺术空间

“随着线上平台的快速发展,传统家居卖场早已不能满足人们对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体验的诉求,如何让线上线下实现互联,既能保持线上体验的智能化和便捷性,又能让消费者置身于场景感受居室艺术的文明和温度,满足每个人对文化休闲及购物更高品位的要求,形成新零售极致的艺术体验,这是美克洞學館的初衷所在。”美克洞學館相关负责人介绍,顺应消费升级下的新需求,美克洞學館打造成集文化、艺术、科技和社交跨界融合的新零售艺术空间。

据悉,美克洞學館的功能业态由穴居艺术(家居用品)、时尚餐饮(下午茶、酒吧、主题餐厅)和文化休闲(书吧、艺术文创)所组成,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生活环境感受和居室文化的“五感”艺术体验,构建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创意体验式购物场景”,让消费者在感受艺术的同时,将文化氛围与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

“我们为消费者提供极致的生活空间和居室文化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这“五感”上的艺术体验。如果消费者在体验后有需求,可以直接在旁边的设计中心对接设计师,即可定制自己想要的产品。”美克洞學館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为方便消费者购物,美克洞學館打通线上线下渠道,若看到心仪的物品,消费者可立刻扫描对应的二维码进行线上选购,实现“所见即所得”。

升级商业消费新场景 朝阳将打造一批网红街区

美克洞學館的启幕,是朝阳区对商业主题消费场景进行全面升级的又一处“试验田”,更是落实朝阳区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举措。

“十四五”时期,北京将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朝阳区国际化资源丰富,同时又汇聚了众多知名商圈,具有率先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优势。朝阳区将着力引领消费升级潮流,加快推动消费向体验化、品质化和数字化方向发展,大力推动新消费扩容提质,积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

下一步,朝阳区将进一步升级商业消费新场景,打造一批精品商圈,推动三里屯、CBD、蓝色港湾等核心购物商圈品质提升,加快颐堤港二期、郎园Station等项目建设,构建亮马河-坝河国际风情商业带,推动奥运功能区商业转型提升,打造首都地标性商圈;提升南部地区新消费环境,规划建设直播基地,促进直播带货等“网红经济”发展。推广“望京小街”经验,支持华贸天地西街等商业发展,打造一批舒适便捷、科技感强的网红街区。培育新零售新服务业态,构建集虚拟购物、网红直播、游戏娱乐等于一体的新消费场景。

“朝阳区的商业繁荣得益于我们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批优质企业聚集,我们将坚持在创新流通、促进消费上下功夫,推进传统消费转型提质,积极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承载区建设。”朝阳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区按照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的理念和要求,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助推,进一步推动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相统一,充分发挥社会投资运营主体作用,激发市场消费活力,推动形成多元参与、政企协同治理的新消费发展机制。 

(责编:鲍聪颖、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