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北京”国家体育馆打响冰球比赛开门红

2021年04月03日15:39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国家体育馆打响开门红

  “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球比赛4月2日在国家体育馆打响。仅仅用了36秒,国家体育馆首个正式比赛进球就诞生了,这个“开门红”也预示着国家体育馆这座“双奥场馆”就此开启了新篇章。

  记者体验“交互式VR多维观赛-冰球”系统。

  昨天下午,“相约北京”冬季体育系列冰上项目测试活动冰球比赛在国家体育馆举行,首都体育学院队战胜清华大学队。

  国家馆第一个冰球进球诞生

  在北京冬奥会7个改造场馆中,国家体育馆是继“水立方”后第二个完工的场馆。2022年冬奥会男子冰球、女子冰球部分比赛以及北京冬残奥会残疾人冰球比赛均在这里举行,是名副其实的“双奥场馆”。冰球是冬奥会最引人关注的项目之一,“相约北京”冰上项目测试活动首场冰球比赛在首都体育学院队和清华大学队之间展开。首都体育学院队第一次进攻就由13号任政祺破门得分,这时比赛刚刚开始了36秒!这是国家体育馆成为冰球馆后的第一场正式比赛进球。由于两队实力差距较大,首都体育学院队很快就以大比分领先,但双方自始至终全力投入,比赛打得挺激烈。

  “专业”是参赛运动员赛后异口同声的感受,无论硬件设施,还是裁判执法、后勤保障,国家体育馆的表现非常专业。“场地冰感非常流畅。”首都体育学院的王烺说,“这是我离冬奥会最近的一次。如果没有这次测试赛机会,我们只能以志愿者身份参与冬奥会,现在能提前在冬奥会正式赛场参加比赛,感觉真是太棒了!”

  制冰用水级别高于饮用水

  冰上项目最关键的是冰面质量,而国家体育馆在制冰方面达到了高标准、严要求,比如用于浇冰的用水比饮用水级别还高。为增加冬奥会冰球比赛的激烈程度和观赏性,国际冰球联合会决定从北京冬奥会开始,将往届冬奥会使用的30×60米的冰场改为26×60米,虽然冰场的面积缩小了,可冰面的质量却达到了最高级别。据国家体育馆场馆常务副主任雷鸣介绍,场馆制冰工作邀请了世界顶级制冰师多恩·莫法特,并选调15名国内制冰师进行辅助。莫法特有过三届冬奥会的制冰经验,为帮助国家体育馆制冰,他参与了制冰、混凝土降温、刷漆、清冰等全过程,并对国内制冰团队进行了培训。

  优质的冰面来自于高质量的用水以及高标准的制冰设备。据场馆团队媒体副主任潘忠明介绍,国家体育馆场馆的制冰机组是新设备,按照最高标准部署,制冰用水也经过了层层过滤。“制冰用水甚至比饮用水的标准还高。”潘忠明介绍,制冰过程中该走的步骤一步都不能省。“比如制冰前先要给底下混凝土层降温,不但要保证一定的低温,而且降温时间也有要求,否则冰面就容易开裂。”参加测试活动的队员们纷纷表示这是他们滑过的最好冰面。

  防疫不放松服务巧安排

  经过多年积累,体育赛事过程中的新闻媒体运营已有定式,但为了做好防疫工作,国家体育馆在保证媒体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巧安排。新闻工作者的主“阵地”是馆内媒体工作间,为方便记者工作,国家体育馆媒体工作区域特意设在场馆一层,而且文字和摄影记者各有专属工作间,每个工作席位都用透明挡板隔开,使每名记者都拥有一个相对独立的工位。为了防疫,记者在工作间不能吃东西,进食需要前往休息间。

  同样出于防疫考虑,新闻发布厅对记者人数进行了限制,因此为满足更多记者参与发布会的需求,场馆在媒体工作间设置了发布厅现场直播,而且两个场景之间可以通话,这样通过屏幕双方的交流与面对面采访没什么区别。混采区内运动员与记者之间也有透明挡板隔开,双方通过麦克风进行交流,而且每次换人采访,麦克风都要更换保护套。虽然这些程序需要花费更多精力,但为了防疫的万无一失还是非常值得。本报记者 陈嘉堃 刘平摄

(责编:孟竹、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