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骆倩雯
“我每天至少值守一小时,让社区的同志好好休息休息吃口饭。”家住垂杨柳西里社区的张彩云,在今年疫情防控期间,通过双井街道13社区发起的“全民战疫 守望接力”活动,成为了社区里最年长的志愿者。如今她又成了垃圾分类的指导员,引导人们正确投放垃圾。
为了缓解一线社区工作者压力,2月22日,双井街道13社区发起了“全民战疫 守望接力”活动,符合条件的居民可以自己报名参与,成为守望者、采购员、“飞毛腿”或者千纸鹤志愿者等四个身份。
通过13社区志愿者招募活动,疫情期间,双井地区通过“双报到”的在职党员就达到800多人,再加上其他居民,累计已经发动了2000多名社区志愿者。而且志愿者普遍比较年轻,59岁以下的参与率达到92.5%。
疫情防控期间,双井13社区积极招募在职党员、居民群众,协助社区参与站岗执勤、为居家观察人员服务等工作。街道对辖区小区出入口进行了统一管理,共设置了110个出入口,在每个出入口,都张贴了一张守望接力的动员海报。
如今,已经有着87小时服务记录的张彩云,又加入到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志愿队伍里。她已经接受了垃圾分类指导培训,基本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在做志愿服务时,张彩云有事没事就会到分类垃圾桶旁边溜达一圈,看看居民们投放的垃圾是不是分类正确。一个多星期观察下来,她发现很多人把纸巾也扔进厨余垃圾里,赶紧帮忙捡出来。只要碰见来扔垃圾的人,她都会提醒一句“纸巾别进厨余垃圾”。
街道办副主任丹红说,这批志愿者成为双井地区一笔巨大的“财富”,在今后社区活动中,这批志愿者将优先发展成为辖区的骨干志愿者,可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居民自主管理、物业管理等活动,推进志愿服务等可持续常态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