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开馆 众星云集在线导览“云上博物馆”

2020年05月18日19:40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池梦蕊)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的当天,跟大家暂别了两个多月的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迎来了疫情之后的第一个开馆日。从这天起,观众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进入戏剧博物馆参观。为了配合“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在开馆当天,一场别具特色的活动也拉开帷幕,北京人艺演员濮存昕、冯远征、于震、雷佳、杨佳音、伍宇辰柠和导演唐烨、博物馆副研究员陈利带着观众一起,通过线上直播开启一次云上博物馆之旅。通过他们的讲解,让更多没有来到现场的观众可以一起去看看北京人艺的历史,听听戏剧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来一场和戏剧的久别重逢。

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对于观众来说,是除了剧场舞台外的另一个窗口。博物馆中大量的珍贵资料,不仅代表着北京人艺背后的历史积淀与传承,还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中国话剧的发展历程。因此平日里看戏之前,先参观一下戏剧博物馆,是观众们来到北京人艺的必选动作。在开馆当天,这里有着与平日里参观不同的福利,那就是由几位演员、导演组成的导览团,为观众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深入解读。

进入到戏剧博物馆,首先来到的是序厅,观众熟悉的演员濮存昕带大家走进北京人艺的历史,这里不仅有人艺建院“四巨头”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赵起扬的四十二小时谈话,还有郭沫若、老舍、曹禺的雕像,让观众了解人艺被称作“郭老曹”剧院的缘由。在《茶馆》开场“古今中外”第一幕的照片前,濮存昕给观众带来大家与《茶馆》的共同记忆。

走过序厅进入人物厅,首先是原貌复原的“曹禺书房”,实景展示曹禺写作的环境和他经典剧目的诞生过程。其中还单独展出了人艺第一个场记本——《雷雨》场记本,焦菊隐的民族化探索、欧阳山尊的导演计划、赵起扬关于艺术生产的贡献,都在人物厅为观众逐一展示。

从人艺的大师墙走到演员墙,演员队队长冯远征开始为观众进行导览,讲述一代一代人艺人的传承。进入到剧目厅,是观众熟悉的剧目《龙须沟》《雷雨》《虎符》《带枪的人》这些剧目的实物等资料展示,也有演员日记、人物小传等一系列当时的艺术创作一手资料,通过这些可以看出人艺在艺术创作方面的不懈努力与追求。在剧目厅,唐烨重点介绍了《蔡文姬》的创作过程,并为观众展示《贺圣朝》(《蔡文姬》)田汉修改稿这一珍贵手稿。

人艺的经典剧目数不胜数,《绝对信号》《天下第一楼》《狗儿爷涅槃》等,冯远征介绍起来如数家珍。而《李白》的故事,则由该剧导演唐烨为大家解读。观众熟悉和喜爱的演员于震则出现在《足球俱乐部》的剧目前,从创排新作到演出经典,他带着观众一路走向北京人艺的舞美厅,大量具有北京人艺特色的纸质道具,再现了一代一代人艺舞美人的精巧技艺和无数智慧。

剧本是一剧之本,北京人艺历来重视编剧的培养,因此编剧墙也是博物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年这一编剧队伍,更被称为“小作协”。近年来,除了人艺的编剧,大量优秀作家都为人艺进行创作,其中孟冰改编的《白鹿原》(陈忠实原著)刘恒创作的《窝头会馆》都是其中的代表,同时演过这两部剧目的演员雷佳为观众介绍了持续引发关注的剧目背后不少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从老一代到青年一代,人艺对于演员的培养孜孜不倦,青年演员杨佳音,不仅在剧院的培养下成长,如今也为剧院的演员培训班担任助理班主任,现有的学员培养模式,让人看到人艺的未来。站在人艺理论教学厅里,带着观众一起回望过去,看到的是人艺的传统如何传承,和代代人的不懈努力。青年演员伍宇辰柠,是去年才进入人艺的新人,在她眼中的戏剧博物馆则是自己熟悉剧院了解剧院的第一站。

心中有观众,演戏为了观众,博物馆展厅的结束语中引述了老院长曹禺对于人艺与观众关系的论述,可见其对戏剧教育、戏剧普及的工作重视。与观众一起共同创造,培养和普及戏剧艺术,是人艺一直以来的初心,也是承担的使命。除了整个博物馆的导览,在直播的最后,更有一系列重量级的展品,为观众逐一展示。其中有老艺术家郑榕的《<龙须沟>演员日记》,沈从文先生为北京人艺五部历史剧所提意见建议的信件手稿,曹禺先生1981年71岁生日时,剧院各部门同事用书画做成的画册,以及老艺术家朱旭排练《哗变》所用的排演本等。让这些平时难得展出的珍贵物品,与观众来一场隔空对话。

而在整个直播的结尾,还有观众意想不到的彩蛋,在“讲解员”冯远征的带领下,直播的镜头来到了北京人艺的三楼排练厅,以往热闹的排练厅里,只有一个人,一台机器,一束光,此时,全然不知身后来人的濮存昕,在刚结束博物馆的直播后已经开始在这里通过网络的形式为北京人艺青年演员培训班授课。观众在这里又看到了另一场“直播中的直播”,这是人艺的传承,也是人艺的未来。在这里,更有大家的共同期待,期待在剧场里,在舞台上的早日重见。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