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台检查站站长王瑞福在检查车辆。司马台检查站,位于京承高速出京124.5公里处,是北京东北部的交通要道,也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以及河北等方向车辆入京的必经之地。本报记者 王海欣摄
本报记者 王可心 通讯员 王赛
早上7点半不到,王瑞福照例来到检查站,换好制服、戴上口罩,为迎接“五一”假期首日的车流高峰做好执勤工作。他是北京市公安局密云分局司马台检查站站长,自2015年8月1日司马台检查站投入使用开始,就在这里工作。
司马台检查站,位于京承高速出京124.5公里处,是北京东北部的交通要道,也是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以及河北等方向车辆入京的必经之地。这里地处偏僻却长年灯火通明、车来车往。“无论春夏秋冬、黑夜白昼、严寒酷暑,我们都得保持严密查控,严防可疑人和危险物进京。”王瑞福时刻提醒自己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儿,“得从思想上重视。越是疲乏的时候,越不能松懈。”
司马台检查站平日的车流量就不小,又赶上假期,进出北京的车辆和人员骤增。过检车辆排队驶入,轰鸣声不绝于耳,过站时伴着尘土飞扬。王瑞福不仅要带队执勤,还得了解疫情动态、对当天车流高峰期提前预判,部署好各个岗位的警力投放。这位“老站长”如头雁一般,带领着司马台检查站包括民警、辅警、民兵及医务人员130余人坚守岗位。
指挥车辆安全停靠接受检查,核对人员身份、测温登记,检查车辆承载物品……这些“规定动作”执勤民警一天里不知要做多少次。“我们守卫着北京的东北大门,任务艰巨而光荣!”王瑞福结束上午的执勤工作,还没来得及喝上一口水。他摘下帽子,擦了擦额头的汗珠,两鬓花白的头发非常显眼。疫情防控期间,王瑞福连续20多天坚守岗位。“这头发也该理理了,可一直没有时间。”他笑着又把帽子戴上。
“检查站工作没有大家想的那么简单。”王瑞福介绍,司马台检查站是人员从陆路进京的重要通道,车辆过检任务重、紧急情况多。
看起来重复性强、简单枯燥的工作,考验的是检查站民警选择这份平凡岗位的初心。王瑞福和司马台检查站民警们接受着每一次不平凡的挑战。从疫情初期加班加点的工作模式,到协同来自警属不同部门、不同警种的支援机制,形成交警拦车疏导、防疫人员检测体温、驻站警力身份核查的工作流程;再到启动京冀两地警务合作机制,落实分籍查控措施,各项工作井井有条。
“为扎实做好假期安全检查工作,我们提前做好预案,从3条车道增加到5条车道,同时,增加执勤班组,针对古北水镇景区车流增加情况,设置分流岗,减少拥堵。将车辆通行速度提高1-2倍。”王瑞福说,“我们站点还为司机朋友准备了急救包,配备感冒药、降压药等应急药物。在做好安全检查工作的同时,提高人性化服务。”
再过3天,王瑞福将迎来52岁生日,这个生日仍然会在工作中度过。
“五一”期间,密云区在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聚焦重点人群、重点部位,严格入境和中高风险地区进京人员管理,落实医学观察措施,切断疫情传播渠道。车站、进京检查站进行严格管控和筛查。针对景区、公园等公共场所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强化流量管理,做好限流分流,严防人员扎堆儿聚集,确保假期安全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