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晨8点,北京城市副中心综合枢纽项目工地上已传出桩机、大型履带吊车启动的声音,工地上攒动的“小黄人”也手持电锤、手锯各自忙碌,他们合力在工地东南角竖起一块7米的“高墙”。这是为了减少施工对周围居民的噪音影响,临时竖起的物理隔音屏障施工现场。
原来,工地东南角距离紫运南里小区不到50米。“陆续有居民跟我们反映噪声扰民的情况,我们赶紧找施工方想办法,没想到反映情况的当天他们就拿出了方案。”通运街道城市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
施工方介绍,三台高耸的大型机械正在这里进行桩基试验。“我们要在这里打18根试验桩,工期1个月,主要是为了做抗压抗拔试验。近日居民反映的噪音主要就是来源于这里。”中铁建工北京分公司通州指挥部党总支书记韩方超介绍。
记者了解到,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去年年底开工,工期4年,是城市副中心的门户枢纽。目前,建筑主体施工主要在地下,主体施工对周边居民影响不大,但试桩、运输等产生的噪音不可避免,为了尽可能减少影响,施工方采取隔音措施,预计这项投入达70万元。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地背后就是紫运小区5栋高层住宅楼,抬头望去,朝向工地这一面的住户门窗紧闭。“接到居民的反映后,我们立即调整施工时间和施工顺序,将噪音大的打孔作业安排在白天,同时考虑搭设物理屏障来隔音。”
韩方超介绍,这道屏障计划总长度为180米,高7米,主要材质是冲孔镀锌板内填充优质吸音棉。“该材质具有吸音消音效果,未被吸收的噪音声波从屏障上方绕射过去,在屏障后形成一个声影区。屏障安装后,总体噪音将降低40分贝。”韩方超介绍,这项工作将持续4到5天。
本报记者 曲经纬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