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4时,记者来到大屯路附近,对刚刚复工不久的中国工艺美术馆新馆工地进行了探访。
来到中国工艺美术馆新馆工地大门前,“叮叮当当”的敲打声、电焊的“嘶嘶”声和各种车辆的轰鸣声不绝于耳。
记者了解到,偌大的工地施工区原有的五个大门中,只开放了三个供施工人员出入,且配备了保安和测温人员值守。在东南门外,用红线围出了四列测温检测区,地上贴着一条条黑黄相间的一米线,旁边还立着“根据防控要求,入场人员必须配合体温测量,佩戴口罩,逐一登记,否则不得进入”的提示牌,门侧的公示栏中,贴着疫情防控文件和各种防疫知识。
这时,两三位工人走到门口,在进入测温区时,他们都自觉地拉开了距离。“每天上班高峰,即使排成长龙,我们也会保持一点距离。”站在后面的小文师傅说。
下午5时开始,每隔一两分钟,就会有几十名工人从工地南门走出。虽然是下班了,他们仍然排列整齐,因为每人之间拉开了距离,形成的“长龙”队伍足有二三十米长,颇为壮观。
“我们会直接回到与工地隔着一条马路的生活区和办公区,吃住全都在这里。”3月21日才完成返京隔离的小文说,“我们每天的生活工作就是两点一线,进入工地都要按规定路线统一行动,休息时也只能在生活区活动,若需外出,需要由人带领。”
“每天用餐都是分批次错峰进行的,而且有专人统一取餐,分散就餐。”小文说,工地复工后,安全防护措施都很到位。
实习记者 师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