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体制机制创新 东城提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水平

2020年03月22日14:00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东城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把创新思维融入全区发展大局,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探索政务服务新举措、开创民生服务新局面、总结抗击疫情的新经验新做法,健全相关制度和体制机制,用新思想新理念武装头脑,形成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辈出、创新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切实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水平,努力为首都治理体系现代化贡献东城智慧。

线上对接——各项政务服务“不停摆”

疫情防控期间,我区各部门坚持把创新精神贯穿到工作的全过程,用新机制新办法把各项便民举措落到实处。线上办理、线上调解、“绿色通道”等创新方式相继推出,减少人员聚集,保障居民各项事务办理不受影响。

区政务服务中心将1188项政务服务事项“搬”上网,开通了网上预约功能,减少居民外出。通过线上对接,缴纳交通罚款不用前往交通队和银行,而是通过“12123”APP即可完成全流程。开办企业或企业变更事项,登录“北京市企业登记e窗通服务平台”即可办理。特别是针对为疫情防控服务,在企业的经营范围中增加销售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相关内容的,区政务服务中心开通了即来即办的“绿色通道”,网上申请增加医疗器械的经营项目,帮助企业快速办理。

2月初,辖区内物美集团34家门店和加盟店通过“绿色通道”全部完成“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变更手续。新增经营范围后,居民可在物美门店购买医用口罩,弥补疫情期间的市场空缺。办理事项过程中,区政务服务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同时运用容缺受理机制,在短短30分钟内就完成了全部34家门店的变更业务,让企业领取到新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凭证》,保证了防控物资快速进入市场。

疫情防控期间,东城法院将诉调对接工作转为线上开展,创新性地推出线上“和立方”工作模式,“零接触”化解纠纷。诉前调解工作热线开通首日,东城法院就接到一位老人申请线上调解的电话。老人因体弱多病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今年2月,因疫情影响,他和老伴儿一直待在家里不敢出门,唯一的女儿好久没来探望,也很少给予经济支持。老人就想到找法院帮忙解决。特邀人民调解员汪鹤兰立刻开展线上调解,再通过“北京云法庭”进行庭审,双方当事人线上签署了调解协议。从接到电话到出具法律文书,这起赡养费纠纷的解决,仅用4个工作日。

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也启动线上调解模式,对于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第一时间派专人与区仲裁院立案庭进行工作对接,同时召集工作人员及调解员对线上调解工作进行可行性研究,并制定工作方案。线上调解模式采取电话、视频等线上形式展开,调解过程将通过录音录像进行全过程留痕,再利用邮寄的方式交接纸质材料,做到不见面就能解决企业与职工的劳动纠纷,及时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一键操作——足不出户享受“云菜单”

疫情防控期间,辖区内诸多企业、购物中心、菜市场、老字号纷纷转换经营理念,推出“云菜单”。居民足不出户一键操作,即可享受送餐到家、送菜到家,方便企业职工用餐,保障居民在家基本生活物资充足。

东单菜市场及时推出“东单mall”线上平台,作为“北京市消费扶贫双创中心东城分中心”的线上主平台,“东单mall”整合推出“开心购、爱心购、安心购、省心购”四大主题功能一站式服务,上线了扶贫商品以及由东单菜市场提供的肉、奶、蛋、菜、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以及洗手液、消毒液、除菌皂、口罩等防疫日用品。东单菜市场和平里西街店3公里范围内只要手机下单后,就有配送人员2小时无接触送货到家,让居民实现足不出户逛超市。

目前,东城辖区内有300余家餐饮企业可以实现配送,涵盖中餐、西餐、快餐、下午茶点等。在保障餐点安全卫生方面,区商务局与“饿了么”线上平台合作,通过“安心卡”实现餐点从制作到配送全流程可追溯,并实现无接触送餐、无接触分餐、指定分餐点、取餐前消毒等。为方便消费者点餐,在线上平台还开启了“企业点位优化”功能,根据点餐情况,及时调整餐饮企业运营时间,优化配送流程。

辖区不少老字号也及时调整运营模式,推出个人份的工作套餐,一键操作,无接触配送,方便居民和企业,也增加各个门店的收入。

宫保鸡丁、烧茄子、炒油菜一荤两素,一碗热腾腾的紫菜蛋花汤,一碗米饭,一个小花卷,这样一套工作餐,东城老字号便宜坊3公里内免收配送费,价格是35元。“从坐店经营到上门送餐”,老字号餐饮企业正在悄然经历一场变革。“为保障居民吃到嘴里的饭菜是热乎的,我们购置了保温箱,保证菜品出锅后,核心温度不降低。”便宜坊鲜鱼口店经理吕宏宾介绍,便宜坊鲜鱼口店专门制作了电子外卖菜单,共有10多道凉菜、50多道热菜,其中不乏便宜坊的招牌菜。为保证及时送餐,便宜坊还专门成立送餐队,分工有序,提高送餐效率。便宜坊集团旗下提供免费送餐服务的已有便宜坊哈德门店、力力豆花庄等9家门店。

因地制宜——防控疫情推出“新模式”

疫情当前,延期开学,但要让孩子们的成长一点儿也不延迟。2月9日,东城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线上平台正式启动,优质“云课堂”上线。为了让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有针对性,该平台设置了家长讲堂、亲子互动、红色传承、经典国学、心理课堂、网上游学等主题。该平台还依托“东教印象”公众号,推出互动游戏、健身操、剪纸制作、注意力不集中的训练方法、居家运动指南等多种趣味十足的小课堂。此外,为让孩子们“破”冰润物、疗“心”养志,东城多个学校也坚持“一校一策”,积极整合资源为孩子们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广渠门中学发起了“社会大课堂 师生共思辨”活动,呼吁老师将疫情当做一本特殊的教材,和学生一起研读、思考,共同战“疫”;崇文小学校长白淑兰在给学生们写的一封信里说,“孩子们你们真棒!你们用小小的肩膀承担起‘宅在家里’的责任!”生活即教材,社会即教材。居家学习期间,中小学生的“课表”上不再是数学、语文、英语等科目的组合。创新教育模式和方法,将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让教学的变革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更好地激发出了孩子们的成长内驱力。

在东城区各街道社区的防控工作中,还涌现出不少创新思路、创新举措和创新机制,筑牢社区群防群控的关键防线。

在景山街道,胡同口设置了防控岗实施封闭式管理以后,周边居民买菜成了难题。景山街道创新管理模式,实施出入证“跨区互认”。疫情发生后,景山街道共确定了41个胡同卡口和辖区点位,并按照社区流动人口、驻区单位工作人员、社区常住居民三类人员分类制发出入证。景山街道和周边几个街道协商,实行出入证互认,持任意一方出入证可经辖区东、西侧5个指定卡口进入景山辖区,既免去重复登记之繁,解决周边居民购物难的问题,又将通行卡口固定,保证来买菜的居民尽量通过最短路径进入辖区,避免人流长时间在景山辖区穿行。随后,景山街道又实现跨区合作,与西侧毗邻的西城区什刹海街道“跨区互认”,方便居民买菜。

在交道口福祥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自制楼房战“疫”图,为排查提供依据。战“疫”图中设置了绿色、桔色、红色及卡通小人四种标记。其中,绿色是没有出京户;桔色是返京户或未返京户,标注了返京日期、返京出发地以及住户电话;红色为有发热人员户;卡通小人是标注该单元室内有特殊群体,包括独居、空巢、残疾、低保等。在社区巡查过程中,战“疫”图发挥了显著成效,明确住户各项信息,节省查阅住户信息的时间,提高了社区防疫工作效率。

在和平里街道七区,社区自制绿、粉、白3色分类通行证,发放给未离京住户、返京住户、辖区单位员工,做到对3类人员管理一目了然。景山街道隆福寺社区创新实施"3451"工作模式,实行“三类管理”、织密“四级网络”、做到“五方联动”、为了“一个目标”,确保来京返京人员无遗漏。交道口街道大兴社区制定了社区疫情防控“三个一”工作法,包括“一图、一账、一码”,为社区疫情防控装上了“安全阀”。建国门街道苏州社区网格员蔡信达绘制出《苏州社区疫情统计图》,用不同数字、颜色标注社区每户院落信息,准确反映来京返京情况。东城区各街道社区因地制宜,分门别类,采取不同方式,凝聚各方力量,同心抗疫。

崇外街道面对辖区楼宇众多、居民居住密度大等特点,通过街道党建智慧平台“党心E家”打出组合拳,以“互联网+”方式有效缓解了辖区防疫工作压力,构筑了疫情防控的三道防线:借力平台开展出入登记,筑起复工安全防线;依托平台实现楼宇监控,织密返京隔离防线;立足平台推行专项服务,守护职工心理防线。

为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氛围,东城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评选表扬制度。评选对象为在社区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根据不同情况分为三类:社区防疫“先进党组织”,面向社区党组织评选,每周选出50个;社区防疫“红旗先锋岗”,面向各个值守点位,每周评选100个;社区防疫“标兵个人”,面向社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每周评选400人。区委组织部针对每一类评选对象制定了评选标准,获奖集体和个人将分别获得流动红旗和标兵徽章。评选每周一次,直到疫情结束为止。这种创新性的做法得到社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一致认可,大家纷纷表示,流动红旗虽小,但是意义重大,它象征着岗位的所有值守人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被认可,大家会继续团结一致,站在防控疫情最前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数据

区政务服务中心将1188项政务服务事项“搬”上网,开通了网上预约功能,减少居民外出。

东城辖区内有300余家餐饮企业可以实现配送,涵盖中餐、西餐、快餐、下午茶点等。

社区防疫“标兵个人”,面向社区防疫一线工作人员,每周评选400人。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