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3日电 (尹星云)近日,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19年北京市降尘量均值为5.8吨/平方公里·月,同比下降22.7%,超额完成2019年初确定的6.5吨/平方公里·月的目标任务。北京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量大面广”是北京市扬尘源的主要特征。据统计,北京市建筑开发面积多年维持在2亿平方米左右,市政、交通、水务、园林等工程广泛分布,各类道路里程接近3万公里,裸地面积总体维持在200-600平方公里之间。施工扬尘、道路扬尘、裸地扬尘影响相互叠加,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压力巨大。最新一轮的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结果表明,扬尘对北京市PM2.5排放贡献率达16%,超过燃煤和工业,是仅次于机动车的本地第二大排放源。
为推进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北京市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探索创新,持续发力,多措并举打组合拳,实现扬尘污染治理效果与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步提升。
多措并举打组合拳,真抓实干出成效。以大兴区为例,2019年1、2月,大兴区降尘量在全市排名倒数第二,同时,在1、2月份街乡镇粗颗粒物(TSP)浓度的排名中,大兴区有17个镇街排名全市后30名,占比超过50%。
北京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2019年北京市降尘量在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中排名第3,比2018年提升了9名,但扬尘污染防治仍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必须持之以恒狠抓实干。2020年,全市还将进一步深化扬尘污染防治工作机制、推进治理技术升级、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