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最美投递员

2020年01月10日07:46  来源:北京日报
 
原标题:胡同最美投递员

  ▲每天早晨和下午,投递部会接到两批邮件和包裹,十几名投递员紧张分拣,这是投递部最热火朝天的时候。

  ▲刘花英在电动自行车上装满包裹邮件。“中国邮政”四个字背后是光荣的历史,也是每个邮政人担负的责任。

  ▲雪后的胡同,道路打滑,刘花英放慢电动自行车速度,她觉得摔了自己不要紧,把用户的包裹摔坏了可不行。

  ▲十几年走街串巷,刘花英见证了北京胡同越变越美,而这里的街坊邻居都跟刘花英成了“朋友”。

   穿行在古朴的胡同和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之间,刘花英感受到北京城日新月异的变化。

  雪后的早上气温很低,胡同里一单位传达室的大爷给刘花英递上一杯暖暖的热水。

  ▲一上午的投递结束,刘花英整理着快递单留底。冬天寒冷,投递工作又不方便戴手套,她的手冻得有些红肿。

  刘花英的爱人于光是东四邮局北新桥投递部的员工,俩人工作时偶尔会在街上相见,忙碌的他们来不及停车,只能擦肩而过时相互挥手打个招呼。

  文/摄 本报记者 和冠欣

  1月6日清晨,一夜大雪过后,北京城银装素裹,美不胜收。东四邮局的投递员刘花英却没时间欣赏这美景,天还没亮,她和爱人于光扒拉了几口早饭,带上午饭的餐盒匆匆出门了。骑电动车赶往投递部的路上,刘花英心里一直担忧,雪后的路况会影响投递速度,街坊们可能要久等了。

  刘花英今年43岁,河北河间人,2008年入职东四邮局的东四投递部。刘花英的爱人于光是北京人,比她早几年入行,是东四邮局北新桥投递部的一名投递员。

  七点半上班,刘花英七点刚过就到岗了,特殊天气,她要提前做好投递准备。上万份邮件、报刊和堆积如小山的包裹等待着她和同事们。“我刚来邮局工作的时候,投递的基本都是报刊和信件,现在不一样了,快递包裹比信多得多!”刘花英说。

  这种情况大大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以往的邮递员,一辆自行车轻松走四方;如今,投递员们的“坐骑”由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自行车,前前后后挂的大布兜都塞得满满当当,大大小小的快递盒子在后座上堆得高高的。

  足足一个多小时,邮件才分拣完毕,十几位投递员从投递部出发,像是分飞的燕子奔向各自的“领地”。刘花英负责的区域是东四头条、二条、三条、朝内大街部分和周边一些小胡同。雪后路滑,车上包裹又多,她放慢速度,小心翼翼按平日里熟悉的路线开始了投递。

  对刘花英来说,电动自行车承载的都是“沉甸甸的幸福”。她17岁来北京,从一个小保姆干起,做过保洁,当过服务员,体验过很多职业的酸甜苦辣。“年轻时我就特别羡慕那些邮递员,骑着自行车轻盈潇洒,给人们送信。觉得他们被人需要,工作有成就感。”刘花英憨憨地说。最终她也找到了这份喜爱的工作。

  问起她多年来工作的最大感受,刘花英说:“工作环境好多了!以前的胡同狭窄杂乱,到处违建,走路骑车都不方便。现在多整洁!花花草草多了,人们心里也敞亮。”这么多年打交道,这里的街坊邻居都成了刘花英最熟悉的人。三条胡同的李大爷正在遛弯儿,她一边儿招呼着,一边儿把当天的《北京日报》递了过去;社科院家属楼的樊奶奶,七十多了腿脚不便,刘花英站在楼下喊一声“您的报纸到了”,然后上楼投进报箱里,都不用奶奶下楼……

  东四投递部副主任蔡祥乾介绍:“部门有25个投递员,只有两位女同志,刘花英跟男同志干一样的活,业务熟练,勤恳负责,业绩也是名列前茅。”刘花英负责的区域,多年来从未有过投诉。她拿过多次“先进工作者”和“先进个人”的荣誉, 2017年还被公司评为“最美投递员”,这让她高兴了好多天。

  东四邮局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的地方,作为北京内城最早的10个邮政支局之一,它始建于1909年。新中国成立后,东四邮局率先改变服务方式,走出柜台为顾客服务,全国掀起了向其学习的热潮。过去70多年里,这里先后获得部市级以上荣誉85项,劳模级典型人物16位,其中全国劳模两位。刘花英的心里也始终以这些前辈为榜样。

  这个雪后的冬日,上午两批邮件,上千份报刊信件,一百多个包裹,刘花英来来回回跑了四趟,终于投递完毕。天冷路滑邮件多,但她没有抱怨一句。这样的状态她已经持续了12年,记者问她为什么如此坚持,她拍拍身上的灰尘说:“我是个普通的劳动者,这就是邮政人的工作。”

(责编:池梦蕊、高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