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频道>>本网特稿

北京:力争到2025年 高精尖产业占GDP比重30%以上

2021年08月27日14:55 | 来源:人民网-北京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8月27日电(李博)在8月27日举行的北京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姜广智介绍,力争到2025年,北京高精尖产业占GDP比重30%以上。

构建“2441”新型产业体系

近期印发实施的《北京市“十四五”时期高精尖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城市总体规划为遵循,推动产业“换核、强芯、赋智、融合”,加快产业基础再造提升、产业链条优化升级、智能绿色全面覆盖、制造服务深度融合、区域发展开放联动“五个突破”,推进动力转换、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大变革”,培育形成4-5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智能制造、产业互联网、医药健康等为新支柱的现代产业体系,将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区块链、创新药等打造成为“北京智造”“北京服务”的新名片。

《规划》延续一条主线,即面向全球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聚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加快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

《规划》聚焦十大高精尖产业中的重点领域或关键细分,提出构建“2441”新型产业体系,打造高精尖产业2.0升级版,即做大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医药健康两个国际引领支柱产业,做强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与装备、绿色能源与节能环保四个特色优势的“北京智造”产业,做优区块链与先进计算、科技服务、智慧城市、信息内容消费四个创新链接的“北京服务”产业,加快布局生物技术与生命科学、双碳技术等一批未来产业。

以更高、更优标准推动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

《规划》突出了高端智能绿色方向。保持疏解一般制造业和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定力,以更高、更优标准推动一般制造业企业疏解,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产业,促进产业节能减碳,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在发展指标上,提出到2025年,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70万元/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达到3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耗均较2020年下降5%等目标。具体路径上,开展产业竞争力评估,加快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快生产范式智能化、促进高端制造服务化、实现发展方式绿色化、推进产品服务品质化。

《规划》突出了创新引领数智赋能。提出全面对标全球产业创新前沿,着力发展引领技术创新、带动能力强劲的行业,加快培育掌握核心竞争力和重要知识产权的全球顶尖企业,主动布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前沿技术,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努力在新一轮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创新体系方面,将释放三大科学城及国家科技设施建设形成的创新资源,以及近几年北京市在人工智能、脑科学、新药研发等领域超前布局的重大科技设施平台的创新势能,促进产业链创新链高效协同。同时,统筹推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加快培育一批标杆企业,实施一批标杆工程,构建基于数字化智能化驱动的竞争新优势。

《规划》突出了聚焦产业链发展新集群。在智能制造与装备、医药健康、产业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绘制产业链图谱,找准并补强短板弱项,培育形成一批兼具规模体量与核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实现产业能级再上新台阶。支持企业梯次成长跃升,加快构建以产业链“链主”企业带动、单项冠军企业跟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梯次有序、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支持“链主”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带动产业链关键核心配套企业就近布局,形成若干具有“竹林效应”的产业集群。

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空间布局

《规划》突出了跨区域深度协同。《规划》提出推动区域特色化、差异化、联动化发展,构建“一区两带多组团”空间布局,即在经开区和顺义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区;在北部地区对接三大科学城创新资源,推动海淀、昌平、朝阳、顺义等区打造研发创新与信息产业带,南部地区依托经开区,推动丰台、大兴、房山等区打造先进智造产业带;建设通州网络信息安全、石景山虚拟现实、怀柔高端科学仪器和传感器、延庆无人机、平谷智慧农业等多个产业组团。

具体到各区层面,《规划》既明确了各区重点发展的2-3个产业方向,也支持丰台区和房山区在轨道交通领域、海淀区和昌平区在智能终端领域、丰台区和经开区、大兴区在航空航天领域、朝阳区和顺义区在智能制造与装备领域,开展跨区“研发+高端制造”的协同试点示范。

同时,立足京津冀整体谋划重点产业链布局,以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联动,协同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鼓励企业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

《规划》突出了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既强调卡脖子技术和颠覆性领跑技术的自主攻关,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专利,逐步提升国产化产品的配套比重;也强调开放创新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发挥“两区”建设政策叠加优势,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推动国际产能合作提质升级。

包括高水平推动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增强北京在全球数字领域的先导性、话语权和影响力;推动中日、中德等国际合作产业园建设,集聚一批国际化经营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努力建成我国对日、对德开放合作的重要窗口;推动北京市高精尖产品、技术和服务主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提升产品质量;鼓励企业加快海外知识产权布局,参与国际标准研究和制定。

(责编:孟竹、高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