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社會民生

京港地鐵14號線車站推出“感·觸”地鐵公益文化展

2025年10月15日09:1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15日電(記者池夢蕊)10月15日是第42個國際盲人節,京港地鐵聯合北京市無障礙環境建設促進中心、北京市殘疾人文化體育中心、北京市殘疾人社會保障和就業服務中心等單位,在14號線棗營站推出“感·觸”地鐵公益文化展。

活動現場,四十余件由口足書畫家、視障攝影師以及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藝術設計系聽障學生創作的繪畫、攝影及非遺手工作品精彩亮相。這些作品通過多感官呈現方式,為觀眾帶來別樣的藝術體驗。此外,本次活動還邀請了視障、肢障、聽障乘客代表親身體驗地鐵無障礙服務,增進他們對地鐵無障礙出行環境的了解,並通過深入交流,進一步了解殘障乘客的出行需求,以持續優化車站服務,共筑溫暖包容的無障礙出行環境。

步入京港地鐵14號線棗營站A口通道,一個獨特的藝術空間呈現在眼前。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是打破觀展的視覺感官壁壘,讓藝術變得“可觸可感”。此次展出的四十余件繪畫、攝影等平面作品,通過凸起線條、仿真模型、植物標本設計,轉化為可觸摸的立體形態,每件作品旁還貼心配備了盲文介紹,讓視障乘客也能與普通乘客一樣,用指尖去“觸摸”、去“看見”藝術的細節與情感。

現場展示的作品中,口足書畫家劉京生創作的《凌霄》、《多子多福》等作品,畫風朴拙秀潤,雖以口執筆,仍透露出對生活的熱愛與藝術執著。視障攝影師則靠聲音定位、憑感知構圖,在他們的鏡頭下,地鐵閘機、公交站牌、街角路燈、角落陽光......這些日常中最平凡的景物成為主角。

此外,來自北京聯合大學特殊教育學院藝術設計系聽障學生的作品傳遞出自強不息的精神力量與對美好生活的熾熱向往。活動中,京港地鐵、市交通委、市殘聯相關負責人還與乘客代表共同體驗並完成非遺手工作品,在互動中讓文化傳承更具溫度。

活動中,京港地鐵還邀請殘障乘客代表,在活動現場與京港地鐵總經理劉追明、副總經理楊忠偉及運營管理人員開展面對面交流,深入探討不同群體的無障礙出行需求。此次對話為京港地鐵后續持續完善無障礙設施、優化服務細節,提供了寶貴建議,助力實現更精准、友好的出行服務。

近年來,京港地鐵持續推動地鐵站內無障礙設備設施、標志改造及優化,積極將乘客建議轉化為切實可見的服務細節,營造更友好、更便捷的出行環境。

在設施改造方面,為提升無障礙出行的便捷性與舒適度,京港地鐵將在今年內完成對大興線高米店南站,黃村火車站、義和庄站共3座車站的無障礙衛生間改造,通過優化布局,改善扶手設施等,讓乘客使用更舒心﹔同時,在今年計劃更新4號線西直門站、菜市口站的升降平台,助力輪椅乘客順暢出行﹔此外,為更好地服務視障乘客,京港地鐵還將持續在車站扶手上增設盲文標志,並優化4號線動物園站、新街口站、宣武門站、陶然亭站共4座車站的盲道路徑,通過新增或改移盲道,使其精准對接寬體閘機,助力視障乘客順暢出行。

在標志優化方面,京港地鐵近期完成了對4號線西單站標志的整體換新,新增愛心服務指引、換乘路徑及安全提示等內容,從指引清晰度、信息整合度與視覺統一性三個維度考慮,優化乘客動線,提升乘客出行體驗﹔在26座大客流車站新增了“動態引導”牌,直觀的圖文信息,助力聽障乘客出行更便捷。此外,京港地鐵還優化了40座大客流車站的寬體閘機扇葉標志,升級4號線、14號線共8座車站的直梯標志,並更新17號線列車內“輪椅固定裝置”使用說明,還將在今年內陸續完成所轄線路226列列車的“愛心座椅”標志更新,滿足各類乘客需求,提升無障礙出行體驗。

京港地鐵總經理劉追明表示,多年來,京港地鐵在保障安全運營的同時,致力於為每一位乘客提供有溫度、優質的出行服務。未來,將進一步深化與乘客的溝通,推出更多貼心的服務舉措,並將持續開展無障礙公益文化活動,積極打造全齡友好的地鐵出行空間。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