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名家畫作、體驗撈紙技藝 涇縣會館煥新開館
人民網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池夢蕊)為持續煥發會館文化活力,10月11日,涇縣會館開館典禮暨“京地文化長廊”會館文化消費周啟動儀式在前門三裡河會館群落亮相。現場,東城區與宣城市領導共同揭牌,蘊藏著皖南山水靈韻的涇縣會館,以全新姿態出現在前門東區。
位於長巷頭條60號的涇縣會館設置五個展區,分別從環境生態、技藝傳承、品牌價值、文化內涵與藝術呈現五大維度,借助數字技術和科技互動設備,全面闡釋宣紙文化的深厚底蘊。走進會館,不僅能系統了解到宣紙制作的108道完整工序,還可以親自體驗“撈紙”“晒紙”等核心技藝,直觀感受到非遺工藝的精妙。“紙韻千年——中國畫名家邀請展”同步開幕,共展出中國畫名家作品25幅,展出時間持續到10月26日。這座會館將涇縣的山水人文、非遺技藝濃縮於此,讓跨越千裡的歷史記憶在當代文化場景中得以延續。
記者了解到,為進一步激活會館文化活力,10月11日至19日,以“聚京彩﹒游會館”為主題的“京地文化長廊”會館文化消費周活動也同步啟動。本次消費周整合了涇縣會館、韶州會館、石埭會館、顏料會館等多處文化空間資源,精心策劃了“薈﹒京地風物”“購﹒庭院雅集”“演﹒京地和鳴”三大核心板塊。活動通過將地方風物展示、庭院創意市集、非遺藝術演出等多元形式與沉浸式消費場景深度融合,旨在打造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消費新體驗。
“薈·京地風物”板塊,將聯動會館原發地城市,在會館院落展銷原發地特產,展示地域文化特色,促進京地文化交流互鑒。“購·庭院雅集”板塊,將在會館群落文物空間設立小而精的“庭院微市集”,銷售文商旅融合特色產品,為市民提供更沉浸、更安靜的文化消費和體驗空間。“演·京地和鳴”板塊,將以顏料會館為舞台,集中展演京地文化藝術,營造會館群落文化氛圍,以“觀演前后”消費激發街區活力,推動文化消費空間煥新升級。
作為中國傳統手工紙的杰出代表,涇縣宣紙承載著千年文化記憶。這種始於唐代的紙品因原產宣州府得名,2009年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紅星牌宣紙作為新中國宣紙業復興的見証者,選用上乘材料、沿用傳統工藝生產,成為海內外書畫愛好者的選擇。如今,涇縣會館作為紅星宣紙非遺交流中心,不僅是對古建文物、非遺技藝的保護傳承,更為京地文化交流互鑒搭起嶄新的平台。
據會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涇縣會館開館得益於《東城區煥發會館文化活力伙伴計劃》深入實施,希望以此為契機,探索“非遺+會館+消費”的新模式,讓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消費符號,助力京地文商旅融合發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
































第一時間為您推送權威資訊
報道全球 傳播中國
關注人民網,傳播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