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第九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圓滿落幕 傳統戲曲綻放時代新韻

2025年10月06日09:24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10月6日電 (記者鮑聰穎)10月5日,第九屆中國戲曲文化周在北京園博園陽光劇場圓滿落幕。為期七天的主場活動期間,園區游客接待量保持高位,全網傳播曝光量創歷屆新高。閉幕式上,領導和專家為優秀青年學術論文作者、中國戲曲票友大賽優勝選手、大學生社團競演優勝團隊及參演院團代表頒發了榮譽証書。

專業院團齊聚,近400場演出涵蓋23個劇種

本屆戲曲周以“守正創新、融合發展”為主題,精心打造“梨園精品”“梨園嘉年華”“梨園傳戲”和“城市推廣”四大板塊,推出20余項主題活動及近400場演出活動。來自全國的33家專業院團齊聚園博園,呈現涵蓋23個劇種的精彩演出,為觀眾帶來專業性與群眾性兼具的戲曲文化盛會。

陽光劇場推出“大戲看北京”紅色主題展演,上演《野火春風斗古城》《李佩先生》等精品劇目。各地方園打造“一園一戲”沉浸體驗:晉中園匯聚豫劇、秦腔、粵劇等六大南北劇種,呈現“跨越南北”的視聽盛宴﹔閩園集結全國十余家院團,以龍江劇、黃梅戲、河北梆子等多樣劇種演繹《哪吒鬧海》《天仙配》等神話經典﹔憶江南園區應合蛇年,由四家名團分別以越劇、贛劇、粵劇和京劇演繹《白蛇傳》選段﹔遵義園則推出沉浸式京劇《紅燈記·密電風暴》等紅色主題演出。觀眾移步換景間,盡覽戲曲與園林交融的獨特魅力。

科技賦能創新,群眾競演亮眼

“戲韻智界”專區融合機器人、VR/MR與AI互動,打破傳統觀演邊界。月季園中,“孫悟空”“牛魔王”高動態機甲與游客互動表演﹔銀杏大道上的AI復古報紙機3秒生成個人戲曲主題報紙﹔身著戲服的機器狗“哮天犬”成為孩子們關注的焦點。戲曲周還聯合QQ音樂、酷狗等推出“國粹典藏”名段專輯,收錄包括15位梅花獎得主在內的30位戲曲名家共88首經典唱段,供公眾免費收聽。

本屆戲曲周群眾競演活動反響熱烈,展現出戲曲藝術在年輕群體中的蓬勃生機。大學生戲曲社團競演共吸引全國40所高校的23支社團積極參與,參賽劇種涵蓋京劇、越劇、秦腔、粵劇等,現場座無虛席,掌聲不斷。經過激烈角逐,佛山大學本心華服社等8個優秀社團最終榮獲“明日之星”稱號。同期舉辦的中國戲曲票友大賽報名人數突破800人,經過層層選拔,最終評選出京昆組、綜合組等多個行當的“梨園之星”,展現了戲曲藝術在群眾中的深厚根基與傳承活力。

戲曲周期間在北京大學成功舉辦戲曲發展學術活動,圍繞非遺保護與活化、戲曲文旅融合、美學傳統運用等前沿議題展開深入探討。本屆戲曲周高度重視學術傳承與青年培養,在閉幕式上,孔培培、張正貴、陳均等專家學者為6名優秀青年學術論文作者頒發証書,激勵青年學者投身戲曲理論研究。

文化惠民舉措豐富,戲曲藝術融入生活

本屆戲曲周堅持文化惠民,北京園博園免費向公眾開放。“戲精吉市”匯聚150余家商戶,沿銀杏大道延展兩公裡,戲曲文創、特色小吃等吸引眾多游客駐足。

活動創新推出“票根經濟”模式,聯動豐台區各大商圈、特色商戶與熱門景區,為持戲曲周票根的觀眾提供專屬消費權益,實現“觀演+消費”一站式服務。

戲曲周還推動戲曲藝術走進城市公共空間。國慶期間在豐台站推出戲曲快閃活動,讓旅客在出行中感受戲曲魅力。地鐵14號線戲曲主題車廂、10余輛戲曲主題公交以及交通樞紐的戲曲燈箱,使傳統文化融入市民日常。

第九屆中國戲曲文化周以精湛的專業演出為根基,融匯青春傳承、科技賦能與學術引領,展現了傳統戲曲在新時代的蓬勃生機。活動不僅為“演藝之都”建設和“大戲看北京”注入了鮮活動能,更以當代語匯和創新形態,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出更加璀璨的時代光彩,在守正創新中續寫戲曲藝術的嶄新篇章。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