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大模型、芯片、機器人……種業大會有“智慧”

2025年09月12日10:06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北京種業大會科技成果交流體驗展。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北京種業大會科技成果交流體驗展。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人民網北京9月12日電 (記者李博)第三十二屆中國北京種業大會9月11日在北京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開幕。走進4號館,這裡正在舉辦科技成果交流體驗活動,143家單位633項農業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帶給觀眾和嘉賓沉浸式體驗。

記者了解到,在4500平方米展館內設置六大區域:包括1個核心區、3個成果體驗區(種業振興、智慧農業與智能裝備、生物制造),2個功能區(科技成果發布區、優新產品品鑒區)。

在核心區和成果體驗區,7個智慧農業大模型、29款種業芯片、12項生物育種專利及46個新品種,展示了人工智能+生物技術+大數據為基本特征的精准設計育種成果。其中,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世界首台育種機器人“吉兒”首次亮相大會。而高密度SNP 60K玉米芯片技術引領行業前沿,是我國乃至全球應用最成熟、最廣泛的玉米芯片鑒定技術之一。現場還展示了矮稈玉米、國產基因編輯核心工具、細胞肉等最新成果。

在優新產品品鑒區,55家京津冀品牌新主體帶來“北京優農”“津農精品”“河北農品”等300余項優新產品展示品鑒,包括“三碗飯”——京西稻、小站稻、胭脂稻最新品種﹔有望替代進口高強筋小麥的6個國產新品種,烤成面包現場PK﹔酸奶西瓜、檸檬味甜瓜、石榴紅鮮食玉米等一系列美味可現場嘗鮮。

在科技成果發布區,將連續4天舉辦農作物新品種、畜禽種業、林草花果蜂種業、合成生物及轉化體、智慧農業、中國農科院及中國農大種業成果、京津冀農科院種業成果、京津冀種業企業成果、產業政策9個專題發布會,發布45家科研院校及農業創新主體的173項新品種、新技術、新政策。

大會期間還將在通州主會場開放參觀玉米新品種智慧展示公園,種植了來自京津冀及國內外種業育種機構的400多個玉米新品種,以“京科501”等智慧品種為核心,配套智慧種植、智慧展示和智慧推廣等技術,首次全面展示國內領先的玉米單產提升管理方案,將玉米種業科技成果從展館延伸到田間地頭。

此外,今年初,北京市農業農村局引進中國科學院“伏羲農場”項目。4月1日,項目在通州區於家務鄉正式開工建設,目前核心內容“三室兩廳”(即土壤實驗室、種子實驗室、農機實驗室、技術成果展示大廳、智慧農業指揮大廳)及百畝級核心試驗田、千畝級作業示范田已建設完成,能夠精准採集土壤、氣象、長勢等數據,實現糧食作物生產管理智慧決策和智能農機裝備自主作業。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伏羲農場”攻克了“數據、模型、裝備”核心問題,實現新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融合。此次,該項目作為第32屆種業大會智慧農業與智能裝備板塊核心內容對外開放展示,未來有望在北京全面推廣應用。

據介紹,本屆大會首次由京津冀農業農村部門聯合主辦,北京市相關負責人表示,京津冀三地走出了一條從“協同破題”到“協作聯動”的創新之路,“北京疏解、津冀承接”的資源流動更趨順暢,“京津研發、河北轉化”的協作鏈條日益成熟。

未來,北京將發揮教育科技人才集聚優勢,聚焦國家所需,瞄准世界前沿,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農業科技創新中心。

(責編:李世奇、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