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大興“兩區”建設五周年:36 個市級重大項目落地、累計利用外資6.62億美元

2025年09月11日09:49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9月11日電(記者池夢蕊)2025年是北京“兩區”建設五周年。記者從北京市大興區獲悉,自“兩區”建設啟動以來,大興區聚焦首都南部制度創新和對外開放新高地建設,堅持以服務首都發展為統領,以重點園區(組團)建設為引擎,更深層次推進制度改革、更高標准抓好項目建設、更大力度優化開放環境,“兩區”建設交出了一份精彩答卷。

“兩區”項目量質齊升,項目能級持續突破。全區累計入庫項目3138個,累計入庫外資項目457個,累計落地全市重大影響力項目36個,包括保稅公共服務平台(公共庫)等一批全國首個項目。外商投資結構優化,加速向服務化、高端化方向升級。外資投向科技、商務服務、現代商業領域佔比達到80%,生物醫藥、新能源等主導產業領域利用外資佔比不斷提高。全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6.62億美元,累計新設外資企業853家,規模實現大幅躍升。外貿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出口規模量質齊升。全區出口企業600余家,集聚了中航油、艾默生等一批品牌企業,帶動“大興制造”加速出海。全區進出口總額累計1372.6億元,其中出口額973.6億元,外貿結構進一步優化。

創新突破,改革系統集成見實效。形成一批國家和市級改革試點示范。累計落地國家和市級“兩區”相關改革試點事項12個,以自貿區為核心承載,落地國家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跨境電商銷售醫藥產品、離岸貿易創新發展等一批特色領域改革試點。形成一批“首個”“首創”型改革創新成果。獲批全國首個外資生物醫藥企業數據出境安全評估項目,落地全國首個融資租賃“碳匯支付”場景,完成全國首批通過自貿試驗區數據出境負面清單政策備案審核,發出全市首張京津冀外資主體資格証明互認營業執照,完成全市首例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豁免清單事項報備案例,落地全市首例跨區辦理“一照多址業務”等。形成一批高含金量示范推廣案例。累計上報47個“兩區”經驗案例,其中“四大機制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示范樣板”等3個案例納入國家案例庫﹔“建設項目環評審批集成化改革”等4個案例納入全市“兩區”改革創新實踐案例庫。

園區引領,引擎帶動效應再增強。大興自貿組團開放活力彰顯。建立生物制品代抽樣、查驗時效保障等高效通關服務機制,搭建數據出海綜合保障體系,已累計引入市場主體7800余家,其中外資企業330家。生物醫藥基地產業能級提升。4個一類新藥進入臨床研究、122個三類醫療器械獲批上市,多個產品取得國際性原創突破,生物醫藥入選全國唯一跨省先進制造業集群。產業園區發展環境全面優化。落地全國首家數字經濟企業出海創新服務基地,入選中國開發區營商環境百佳案例,成為北京市唯一入選開發區,大興國際氫能示范區、中日示范區等園區產業集聚力承載力進一步增強。

同時,知識產權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挂牌成立全市首批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大興分中心,設立3家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服務聯絡站,發布《東南亞國家聯盟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名錄》,加速“北京-新加坡”“北京-東盟”國家知識產權雙向轉移轉化和協同保護。國際人才服務明顯優化。建成全市首家“中外合一、多証綜辦”出入境一體化綜合服務大廳,實現外籍人才工作許可、居留許可、社會保險、醫療保險等業務“一站式”辦理,已為69個國家的外籍人才辦結業務737件。外商投資服務環境持續完善。發布全市首份《大興區外商投資服務指南》,開展外國投資者主體資格互認服務、“一照多址”“跨區通辦”“拿地即開工”等改革,開通外資服務“綠色通道”,實現外資企業從登記到落地“零跑動當日達”。

此外,依托國內國際重大展會平台推介。參加服貿會、進博會、中關村論壇、大阪世博會等國內外重大展會活動,實現一批項目簽約落地。舉辦國際投資交流促進活動。舉辦全球招商合作伙伴大會、新加坡專場招商推介、生物醫藥外資企業大興行、中日新能源主題沙龍等投資交流活動百余場,促進國際合作交流和項目投資。舉辦具有影響力的展會賽事活動。連續3年承辦HICOOL全球創業大賽醫藥健康賽道初賽並參展峰會,舉辦臨空區可持續發展國際會議、北京商業航天產業創新發展大會等有影響力的會議論壇,會議IP帶動地區品牌影響力提升。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