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海澱三山五園核心區再添濱水綠廊

2025年08月15日09:16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海澱三山五園核心區再添濱水綠廊

  近日,位於海澱區三山五園核心區的北旱河景觀提升改造工程完工,並向公眾開放。此次改造汲取了頤和園造園靈感,利用清淤產生的1.2萬立方米土方堆土成山,堆筑起連綿的微地形生態丘陵,形成“兩山夾一河”的景觀。

  北旱河位於西北五環功德寺橋北,此次治理范圍西起北旱河與北五環交接處,東至京密引水渠,長約1.6公裡。作為清代水利工程的實物遺存,該河道歷史可追溯至乾隆年間,是三山五園地區水系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海澱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改造主要集中在河道北岸及綠地空間,恢復三山五園歷史水系脈絡,重塑“山水相依”的皇家園林景觀格局,激活三山五園北部的歷史文脈與民生活力,“為周邊10個居民區提供可以公共活動的親水場地。”

  漫步北旱河畔,碧水潺潺,兩岸綠樹紅花,河岸曲折蜿蜒,頗有江南水鄉之韻。

  “此前的北旱河河道,是硬直、大坡度的水泥岸線,改造過程中我們拆除了長達450米的硬質駁岸和擋牆。”海澱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降坡拓綠、岸線內凹等設計,形成柔和舒緩的自然草坡岸線,大幅降低坡度,並將親水平台與跌水景觀錯落有致地嵌入水岸,實現“人水相親”。

  記者了解到,這條濱水綠廊改造過程中特別注重生態優先。作為一條沉寂多年的河道,改造過程中需要進行清淤。設計團隊將之提前考慮,借鑒頤和園與萬壽山的營造理念,將河道清淤產生的1.2萬立方米土方巧妙地用於在北岸堆山,形成連綿的微地形生態丘陵。這些丘陵在視覺上延續了玉泉山的余脈走勢,最高處達4.5米,不僅形成了“兩山夾一河”的古典園林景觀格局,還有效減少了城市道路的喧囂噪聲。

  此外,改造過程中還採取“最小干預”與“生態優先”的原則,岸坡上生長的40余棵樹齡超過50年的高大楊樹全部保留,並在臨水區域栽植荷花、菖蒲等,沿河還種植開花與變色樹種,春賞櫻花,夏賞荷花,秋觀楓葉,冬有鬆柏,四季皆有景觀。

  此次治理工程同步提升了北旱河的防洪能力,行洪標准提升至20年一遇,還在遺光寺東路區段通過岸線內凹,形成了800平方米的滯洪空間,並拓寬部分岸坡,種植蘆葦、菖蒲等根系發達的濕地植物,形成天然的消浪屏障。

  從北旱河濱水綠廊的主入口“萬鬆疊翠”,到慢行活動空間“清碧上方”,再到為老年人打造的“竹海清聽”活動區域,以及“臨水風荷”“水谷流泉”“鶯囀喬木”三處濱水休憩空間,北旱河沿岸汲取了三山五園尤其是頤和園的皇家園林的造園智慧,為人們再添一處可漫步游賞的濱水綠廊。(記者 孫穎 通訊員 張楚佳)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