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風雨中的逆行者︱“你長得真漂亮,別害怕有姐姐在呢”

人民網記者 李博
2025年08月11日09:05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7月27日凌晨3時,張靜的手機屏亮了又暗,短信鈴聲此起彼伏,北京綠舟救援隊工作群裡下達了最新任務——前往山區轉移受災村民,請報名。

張靜已從新聞裡知曉:7月26日起,一場極端強降雨給密雲、懷柔、延慶、平谷等山區造成重大災害。“我參加”,她毫不猶豫報了名。

雖然之前張靜也參與過搜救爬山迷路的“驢友”,但這次是她第一次去災難救援現場。

平日張靜在寫字樓裡上班,從事網絡工作,她一直渴望能幫助別人。后來,張靜成為北京綠舟救援特勤隊一名隊員,“能在工作之余做志願服務,盡自己微薄之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很開心。”

河北涿州水災、西藏定日地震、緬甸地震……盡管是剛入隊一年多的“新人”,可每當有任務,她總會第一時間響應。

張靜想跟男隊友們一樣“出任務,上一線”,但她深知僅有積極的態度還不夠,自己與災難現場所需具備的救援技能還有不小的差距。

雖然是一名女隊員,可張靜不想成為隊友的負擔。她苦練繩索救援技術、水域救援技能、應急救護、傷員轉運等,隨時做好上“戰場”的准備。

“這次,我居住的城市受了災,況且我對自己穿越山岳的能力很有信心,就積極要求‘參戰’。”張靜說。

27日清晨5點,她准時趕到隊裡集合,隨綠舟救援隊出發前往懷柔琉璃廟鎮,張靜是現場救援唯一的女隊員。

休息時張靜喜歡騎車,曾多次到懷柔騎行,山路如同絲帶般優美,沿途風景如畫,成為城市人們向往的“詩和遠方”。

然而一場暴雨過后,眼前的景象讓人發怔:柏油路被掀翻了,瀝青碎塊就像餅干一樣散落在路面上,樹木、電線杆倒伏……車輛無法繼續通行。

“需盡快徒步探查,搜尋受困人員。”綠舟救援隊7名隊員組成了救援突擊組,攜帶裝備沿盤山路向琉璃廟鎮方向徒步挺進。暴雨導致通訊信號中斷,救援突擊組出發后便與后方指揮部失去了聯絡。

道路上泥石流、塌方不斷,突擊隊員在沒過小腿的淤泥中艱難行走,張靜背著20斤重的裝備,需要一隻腳牢牢釘在泥裡,一隻腳用力拔起向前邁一小步,站穩后再拔另一隻腳。

有的橋斷了,中間橫亙著一塊巨石,她們就像翻山一樣爬過去。有的路基被沖毀,路面坍塌了,隊員們走著走著前方就沒有了路,隻剩下一邊是陡峭的懸崖,一邊是湍急的河流。她們搭起繩索,手腳並用貼著峭壁前行,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墜入洪水中。

男隊友曾提出幫張靜背包,減輕一些她的負重,被張靜堅定地拒絕了。看到有隊友受傷,負責醫護工作的張靜趕緊從背包裡拿出碘伏、創可貼等對傷口進行消毒、包扎。

“路上沒有休整,我們希望以最短時間趕到目的地。”張靜說,“行進中上廁所也不太方便,我不敢喝太多水,渴了就抿一口。”她和隊友一路協作,推進到黃土梁、鴿子洞橋附近村落,搜尋受災村民。

當日16時30分,救援突擊組到達此次任務目的地——魚水洞村,進行受困村民轉移。

進村的路被洪水沖垮,救援突擊組分兵兩路,一隊在村口被沖毀的路上,用梯子和木板搭建起一座簡易橋,等待需要轉移的村民﹔張靜和一名隊友進村,挨家挨戶動員轉移。

張靜看到,有的房屋圍牆被洪水沖沒了,村裡大部分是留守老人和孩子,年紀大的90多歲,小的隻有2個月。

很多行動不便的老人不願離開,張靜按捺住焦急的心情,耐心勸解:“村子已斷水斷電,食物也不多了,而且今晚還有大暴雨,為安全起見請大家帶上必需品馬上轉移。”

一位坐輪椅的老大爺難舍家園,在村長和救援隊員不斷勸慰下最終同意撤離,當他被抬出家門看到沖毀的道路和倒伏的電線杆時,哭著對張靜她們說:“給你們添麻煩了。”

在更多人認知裡,災難救援現場是男性主導的場合。但在張靜眼中,救援就是專業人員去做專業的事,沒有性別區分。

從村庄到簡易橋這段路,腳下充滿了碎石和淤泥。很多老人子女不在身邊,張靜和隊友就攙扶著行動不便的老人,幫他們背包、抬輪椅,將他們平安帶出村子,“唉呀,才發現你是個女同志啊,太謝謝了。”

張靜_副本

張靜背起小男孩走過積水路段。受訪方供圖

在橋頭,張靜看到一個媽媽帶著孩子准備過河,她細心地發現孩子面露害怕的神態,於是俯身背起小男孩,蹚過積水路段。

轉移完最后一個村民,救援突擊組繼續往山裡走,趕往草場村轉移村民。

“有一個3歲的小女孩,需要你接應一下。”張靜對講機裡收到救援突擊組負責人宋時平發來的任務。

張靜1_副本

張靜轉移被困的小女孩。受訪方供圖

在村口倒伏的樹旁,張靜將小女孩穩穩抱起,“你長得真漂亮,別害怕有姐姐在呢。”張靜一路跟小女孩交流著,護送她到平安區域,交到家長手中。

27日19時10分,救援突擊組完成魚水洞、草場兩村85名受困村民轉移任務。

28日凌晨時分,山腳下,焦慮等待的綠舟指揮部人員看到,漆黑雨夜中閃爍著光束,7名救援突擊組隊員打著手電筒艱難穿越12公裡險路歸來。

北京綠舟救援隊隊長李峰表示:“在我們隊裡,女隊員比例大概佔20%,她們主要在后方負責信息匯總。而在救援行動中,女隊員會更細致,比如在醫護方面,在跟受災群眾溝通方面,以及在心理疏導和對婦女兒童照顧等方面,她們更有優勢。”

洪水退去,轉向災后重建。8月2日,張靜又和隊友前往密雲石城鎮中心小學,她們穿上密實的防護服,對教室、走廊、操場等公共區域進行消毒。

當天,張靜所在的北京綠舟救援隊將暖壺、防滑墊等一批急需生活物資送到石城鎮中心小學安置點,那裡接收了周邊受災轉移的村民。

安置點衛生防疫是重中之重,張靜和隊友將物資、發放到村民手中后,便拿上沉重的彌霧機對安置點衛生間、樓道等公共區域進行徹底消毒。

暴雨過后天氣悶熱,不一會隊員們的衣服就被汗水浸透。當脫下防護服,隊員們就像從水裡撈出來一樣。張靜說,能給安置點村民創造更健康、更安全的環境,再累也值得。

這輪強降雨已經過去,但汛期還沒結束,張靜和隊友依然處於救援備勤中,“裝備一直收拾好放在家裡,有任務隨時出發。”她說。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