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平“青創8條”助力千余青年創新創業

自今年4月昌平區“青創8條”出台之后,一大波青年人才懷揣夢想,奔赴昌平,創新創業。目前,已有1261人次享受到政策福利。
“青創8條”面向35歲以下高校學子、青年碩博人才、博士后3類群體,在資金、空間、活動三個維度出台8項重磅支持政策,主要包括青年人才創業補貼政策、創業貸款全額貼息政策、博士后創業獎勵政策、高校碩博畢業生就業創業生活補貼政策、免費創業空間政策、人才驛站租金減免政策、賽事獲獎補貼支持政策和在昌高校引薦落地(聯合培養“蓄水池”項目)補貼政策。
20萬創業獎勵收入囊中
剛剛落幕的“昌平雨燕杯”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備受關注,“機器人智能大腦”項目以其強大的投資吸引力和產業優勢摘得大賽桂冠。
“從‘昌平雨燕杯’的參賽經歷中,我們收獲到的遠比付出的要多。”項目創始人段皓然說出了他的參賽感受。除了有行業專家、創業導師的精准指導,項目團隊還通過大賽高效對接到產業優勢資源,並與優秀的創業同行交流互鑒、互促互進。“20萬元的賽事獎勵,還有50平方米的免費空間支持,相信團隊會越來越壯大。”段皓然說。
“我們的願景,就是讓機器人從執行指令的工具,成長為理解需求的伙伴。”段皓然和他的伙伴們憑借著在機器人和感知交互領域積累的多年經驗,依托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高校的豐富學術資源,快速完成了從0到1的基礎搭建。在這一過程中,昌平區一系列扶持舉措為他們提供了有力支撐,包括啟動資金支持、貼息貸款、人才生活補貼、居住場所保障、辦公場地租金減免等等。
本次“昌平雨燕杯”大賽,段皓然團隊又獲得20萬元的賽事獎勵。大賽共有20個項目享受到不同金額的賽事獲獎補貼政策,共涉及獎勵資金99萬元。
免費創業空間筑巢引鳳
被“青創8條”免費創業空間政策所吸引,“和弦派——移動端一站式AI音樂工作站”創始人王曉光將團隊整體搬遷到昌平,位置就選在未來科學城的青年人才“創未來”生態街區。“申請到5個免費工位,能用一年。”王曉光說,空間內,會客廳、會議室、健身書吧、咖啡廳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滿足了伙伴們辦公和休閑的多元需求。
據昌平區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免費創業空間政策首批統籌了區內26家創業示范基地、標杆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等優質平台,共釋放2500個工位。目前,已有120個工位成功兌現。
啟動資金短缺、辦公成本高等問題,往往是制約青年人才創業路上的絆腳石,對於這一點,知了育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趙偉亮深有感觸。公司在全國開設10家分支機構,擁有300余名在職員工、2200名外派員工、600余名客服員工,並拿到了勞務派遣經營許可証、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証等企業資質。“青創8條”出台后,趙偉亮更是抓住機遇,主動申請創業貸款全額貼息政策,更大程度降低融資成本。
據了解,“青創8條”政策出台以來,昌平區還有29家企業成功申請青年人才創業補貼﹔46人通過創業貸款全額貼息政策,可預計撬動創貸資金9438萬元﹔86人申請通過碩博生活補貼政策,補貼資金154.4萬元。
優惠的住房保障讓創業更安心
從南京大學博士畢業,上個月剛剛入職百濟神州的鄭天宇,把在北京的家安在了離公司騎行隻有5分鐘的生命科學園青年公寓。
“初來北京,能住到這樣的青年公寓,我感到非常幸運。”便捷的入住流程、低廉的住宿價格以及各種暖心服務,給鄭天宇帶來了家的溫暖,“這裡年輕人多,同屋住著的就有一起入職的同事,打球能組隊,聊天能有伴兒,每天過得都很充實。”
在原青年人才驛站規劃的基礎上,昌平區又在地鐵站、產業園區周邊新增房源點位,到目前為止,全區房源點位增至5個,共664套,全面覆蓋回天地區、昌平城區、新城東區、沙河高教園等青年人才集中就業區域。在申請范圍方面,政策取消原有用人單位為民營企業的限定,放寬至區內注冊登記的全部企業,滿足未來科學城等重點區域國企、央企就業青年群體住房保障需求。
此外,高校在校生也被納入政策覆蓋范疇,全面惠及35周歲及以下在校大學生、求職期畢業生、就業創業畢業生,為青年人才就業創業全周期提供“7日免費體驗期+3個月零成本過渡期+3年5折安居期”階梯式住房保障。截至目前,共審批通過436人。
昌平區“青創8條”今年4月出台后,已有1261人次享受到政策福利。未來,昌平區還將繼續深化政策實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生態空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