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國際電影節首次上演“水上紅毯”

人民網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李博)作為第十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重要配套活動之一,一場別開生面的“水上紅毯”4月20日在通州大運河畔舉行,以前瞻的視角、創新的形式和豐富的內容,為全球電影人搭建了一個交流與合作的平台,為北京國際電影節增添了獨特的運河光影魅力。
嘉賓踏上“水上紅毯”。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通州大光樓碼頭沿岸鋪上了長長的“水上紅毯”,昨日傍晚時分,著名演員肖央,曾參與制作《流浪地球》《獨行月球》等多部影片的知名影視特效公司墨境天合創始人魏明,著名電影錄音師陶經,擔任《封神》三部曲、《黃金時代》等影視作品的攝影指導王昱,擔任《萬裡歸途》《獨行月球》《我不是藥神》等影視作品的電影美術指導李淼,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影像總設計楊慶生,執導《印象西湖》《印象劉三姐》等多部大型文旅作品的導演樊躍等嘉賓亮相紅毯。
嘉賓們在船上進行深入對話。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嘉賓們登上船隻,北京電影學院在校學生——時代少年團成員丁程鑫、嚴浩翔,青年演員邱天作為電影行業青年力量的代表,同行業前輩進行面對面交談。嘉賓們圍繞如何通過電影創作傳播運河文化、講好中國故事,以及結合電影產業發展探討通州文化產業方向、文旅演出趨勢和運河文旅項目建議等話題展開深入對話。
“水上紅毯”活動在通州區舉辦。 人民網記者 李博攝
船隻駛向北京藝術中心碼頭,大運河兩岸風光秀麗,岸邊綠植和遠處的城市夜景融合,將靜謐與繁華共融的副中心景色呈現在電影人眼前。北京通州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水上紅毯”活動充分展現了通州多河富水的特色,借助北京國際電影節這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盛會,將運河文化的深厚底蘊與現代時尚光影藝術緊密結合,打造一條貫通古今、鏈接世界的“運河紅毯”,同時為參加北影節的電影幕后大師們獻上獨特的致敬。
在北京藝術中心濱河空間,北京電影學院發布了“面向未來影像的人才培養”宣言。通州區、北京電影學院及行業、企業代表共同簽署了圓桌備忘錄,通過凝聚各方共識、搭建產學研平台,共同面向影像的未來發展,建立未來影像學學科體系,培養“藝工融合”的交叉學科人才,為中國未來影像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儀式活動最后,嘉賓共同拉動裝置,升起由當代著名藝術家韓美林題字的“風帆”。“風帆”上寫著“滿帆光影 乘風而行”,既代表了面向影像未來揚帆起航,又表達了“璀璨運河、智匯通州”的良好寓意。
在“水上紅毯”活動當天,北京電影學院還在通州區舉辦了“影像未來式”主題研討活動,專家學者與行業一線創作者從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深入探討了未來影像發展方向。研討活動的舉辦不僅為電影創作者提供了寶貴的交流機會,更為北京國際電影節注入了前沿學術思想和創新理念,為電影行業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電影事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幕后創作者的智慧耕耘,研討以‘影像未來式’為主題,旨在搭建交流理念、匯聚智慧的平台,在這個充滿機遇與創意的時代,共同探討未來電影發展的無限可能。”北京市通州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將本次活動設在通州,是對通州影視和網絡視聽產業的支持,也將為副中心文化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據介紹,通州區在全市率先提出支持網絡視聽產業集聚發展,布局紫光VID網絡視聽產業園,成立微短劇產業聯盟,精心設計推出《副中心影視拍攝服務手冊》,以最大誠意提供影視攝制服務,全力支持影視企業到通州落戶發展。如今,《玫瑰的故事》《北上》等越來越多劇組在通州取景拍攝,北京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北京演出娛樂行業協會也落地通州。
通州區還通過出台促進網絡視聽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等舉措,吸引71家知名企業落地,助力20多個影視項目取景拍攝。同時,創新成立微短劇產業聯盟,整合40余家單位資源,為影視創作提供全方位支持,進一步提升了城市副中心的文化軟實力和國際影響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