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碼投資對北京投出“信任票”

古今交融的城市魅力、向優向好的經濟走勢、持續迸發的科創活力、無微不至的“北京服務”……開放包容、蓬勃發展的北京,正持續向全球企業釋放強大吸引力。
連日來,眾多知名跨國公司全球負責人密集來京。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連續會見與北京有著良好合作關系的奔馳、瑞穗、阿斯利康、施耐德等企業負責人,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北京之夜”活動上,與全球工商界人士深入交流,共話發展機遇、共商合作願景。跨國公司全球負責人們高度贊賞北京取得的巨大發展成就,對於投資北京的信心更強、決心更堅定,紛紛以實際行動對北京投出“信任票”。
加碼注資北京 共植發展新優勢
25億美元!國際醫藥巨頭阿斯利康日前宣布在京一攬子投資計劃,其在華唯一的疫苗生產基地和最新的全球戰略研發中心落地北京。這是近年來中國生物醫藥領域迎來最大的一筆外商投資。
“北京有處在最前沿的學術研究機構,有發展迅猛的人工智能企業,把我們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放在北京,是深思熟慮后的明智之舉。”英國阿斯利康公司全球首席執行官蘇博科信心十足,“未來生物醫藥研發的關鍵,就是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研發中心將與科研機構、頂尖醫院、人工智能企業等形成創新網絡,開展藥物早期研發和臨床研究,這將是具有開創性的創新合作模式。”
與阿斯利康一樣,正有越來越多的外資企業看好北京、投資北京。僅過去一年,北京就新設外資企業2000多家,目前已集聚了221家外資研發中心。特別在醫藥健康領域,有8家知名外資醫藥企業去年在京新設研發或創新主體,其中輝瑞、丹納赫、滬亞生物均為首個在京實體,禮來、拜耳、默沙東等新設創新中心,賽諾菲將投資約10億歐元,在經開區新建胰島素生產基地。
正是中國發展的確定性,讓外商投資找到了穩定的“錨點”。在集體會見時,美國禮來制藥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戴文睿道出了大多數跨國醫藥企業的心聲:“今年中國兩會釋放了非常明確的信號,那就是要大力培育生物制造等未來產業,同時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我們與中國發展的目標非常契合。”
堅定選擇中國、落子北京的還有日本瑞穗金融集團,其正積極申請在華設立証券公司,加大在京投入力度。集團執行總裁、首席執行官木原正裕認為,“北京是中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集聚了大量企業總部,其中蘊含著巨大的金融需求,這對於瑞穗的發展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搶抓北京機遇 共塑產業新賽道
今年將迎來在華研發與生產20周年的德國奔馳集團,感受到了來自中國市場的挑戰。“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同時也是競爭最激烈的。”集團董事長康林鬆表示,奔馳集團將展開強大的產品攻勢,加力發展包括純電、插電混動等在內的新能源車型。
過去一年,新興產業在北京發展勢頭強勁。以新能源汽車為例,去年北汽、小米、理想等重點整車項目陸續投產、在京生產新能源汽車約30萬輛、增長近3倍。新質生產力積厚成勢,一系列新產業、新模式中蘊含著巨大發展機遇。
“中國持續擴大的對外開放,為跨國公司提供了穩定增長的環境,奔馳在華發展的信心更足。”康林鬆說,我們將進一步加大在中國、在北京投資力度,強化在京科技研發,加快推進電動化、智能化轉型,加大零部件本土化採購力度,不斷豐富產品線。“我們有信心在中國這個高度競爭的汽車市場中站穩腳跟,並不斷提升競爭力。”
在北京,人工智能等未來產業正展現出極強的爆發力。德國西門子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博樂仁感觸很深,“北京已擁有2400多家人工智能企業,去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超過3000億元。這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他認為,在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過程中,北京提高了標准,也應發揮更大作用,把人工智能技術引入工業和基礎設施。
在產業體系向高端化、智能化邁進的過程中,法國施耐德電氣集團董事長趙國華看到了新賽道中的無限機遇,“我們正大力投資軟件開發,以提升能源管理效率和可靠性。北京是中國人工智能創新的中心,其中蘊含著巨大發展空間。”他表示,施耐德將持續擴大在京研發投入和產能布局,深化與北京在數字化能源管理、智能制造等領域合作,助力更多企業改造升級、提升效能。
升級“北京服務” 共享開放新便利
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無微不至的“北京服務”,正成為外商青睞北京的重要原因。
搭建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年會“北京之夜”等高層次政企交流平台,以外事活動為抓手,積極引聚國際高端資源﹔為符合條件的來京外籍商務人士提供專項簽証便利,大大提升出入境便利度﹔優化市場准入,在全國率先實現外商投資企業全程網辦……一系列舉措落地,讓外資企業感受到了“北京服務”的力度、溫度和開放度。
像阿斯利康這樣的國際知名醫藥企業選擇北京,不僅看中了未來前景,更是感受到了“北京服務”中體現出的誠意。市外辦相關負責人介紹,在項目招引過程中,市領導親自出面做工作,外事部門通過組織出訪、會見等活動,疏通渠道,協調對接,推動落地。
博樂仁同樣高度贊賞:“感謝北京營造了世界一流的營商環境,而且我相信未來不會止步於此。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要充滿活力的開放生態系統,包括各種規模的企業,包括學術界、研究機構和政府,包括現代化基礎設施和優良的營商環境。在北京可以找到所有這一切!”
優化營商環境,北京步履不停。不久前,北京推進國際交往中心功能建設領導小組會議召開,進一步明確“吸引更多標志性外資項目落地”“優化全景式營商服務,提升國際商務服務體驗”“爭取更多境外人員便利化改革措施在京先行先試”等有力舉措。
在開放中廣聚全球資源,在合作中共享發展機遇。站在新起點上,北京這座傳統與現代交融的國際化大都市,正以開放胸襟向世界傳遞合作共贏的熱情邀約,開啟與全球更多企業的“雙向奔赴”。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