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加快建設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

人民網北京3月21日電 (記者李博)3月20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2025北京加快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專場舉行。記者獲悉,北京加快建設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高水平建設數據基礎設施,培育數據技術創新、數據要素服務及數據產業發展體系。
面向社會無條件開放1.8萬個數據集
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副局長彭雪海介紹,北京形成“一區三中心”數據發展思路和定位,即在北京全域打造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綜合試驗區,建設國家數據管理中心、國家數據資源中心、國家數據流通交易中心。
加強公共數據匯聚應用方面,北京打造“全量匯通”的公共數據資源體系,匯聚數據超7000億條,形成2400多條治理規則、標注約13億多維標簽、發布7項標准規范﹔共享方面,依托市大數據平台累計為各部門、各區共享數據超2.4萬億條、數據服務54億次,支撐了政府治理、民生服務與產業發展等140余項市區應用﹔開放方面,通過公共數據開放平台面向社會無條件開放1.8萬個數據集﹔授權運營方面,深化金融公共數據專區運營,累計為銀行、保險等60余家金融機構以及70萬家市場主體提供服務超過3.7億次。
北京市深化智慧城市創新應用,累計發布105項智慧城市場景創新需求,形成政務領域大模型服務平台等19項國內首創場景成果。建設公共數據訓練基地,有序開展政務領域人工智能應用。深化京津冀數據領域合作,簽訂《京津冀數據協同發展戰略合作協議》,推動“通武廊”數據協同應用場景試點,形成首批交通、水務領域共享需求清單。
彭雪海表示,今年將強化智慧城市協同創新仿真實驗平台、數據流通利用增值協作網絡、“數據要素×”、大數據平台等協同聯動,打造智慧城市場景創新和綜合應用示范。還將構建京津冀三地數據互信互認、交易所互聯互通、政策互融互補合作機制。
啟動具身智能數據基地建設
為更好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充分發揮北京市創新資源優勢,北京將聚焦重點統籌資源,持續提升數字經濟發展能級。
北京市發改委二級巡視員趙英俊介紹,完善數字基礎設施方面,北京將持續推動智慧城市數字底座及基礎應用建設,打造基於長安鏈的可信數據空間,啟動具身智能數據基地建設。
推動重點產業創新發展方面,北京將推動人工智能創新引領發展,統籌算力、數據等要素保障,支持優勢主體開展前沿技術攻關,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開展高級別自動駕駛全場景運營示范,加快推進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4.0階段建設,建設智慧交通“1+N”平台。
《北京市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計劃(2024-2025年)》於2024年印發實施。趙英俊表示,今年將多渠道建設應用基地和標杆場景,加快推動國家級人工智能+醫療、制造、金融、教育等應用基地建設,圍繞具身機器人、科學探索、文化旅游、工業智能等領域,打造一批賦能行業的共性技術平台和具有示范效應的解決方案。
北京市將深化與中央企業合作,發揮市屬國企優勢,舉辦央企、市屬國企、模型企業、數據企業等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供需對接會,打造供需對接平台,推動央企、市屬國企根據業務需求,圍繞能源電力、智能制造、物流倉儲等領域開放應用場景,打造一批典型示范。
北京還將“一區一特色”推動差異化發展,支持海澱區打造人工智能應用生態高地。同時鼓勵各區結合各自區位條件、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科學布局適合本區域的人工智能發展方向,共同繁榮北京市人工智能創新生態。
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開源開放
近年來,以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數字技術快速發展,並加速賦能傳統產業。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劉衛華介紹,今年將持續聚焦數字技術關鍵核心突破,加速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北京將持續支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人工智能領域,持續加大對基礎模型架構、算力芯片等研究支持力度,加快培育光計算芯片等顛覆性技術﹔在區塊鏈領域,加強對下一代區塊鏈專用芯片研究,支持開展國家級區塊鏈網絡核心技術突破﹔在腦機接口領域,加速推進“北腦一號”無線高通量腦機系統臨床試驗和產品化應用生產。
北京將加快推動數字技術創新與產業融合發展,支持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建設科學智能基礎設施平台,推動“AI+基礎研究”“AI+醫藥”等領域創新發展。加快推動人工智能對教育、文化等行業領域深度賦能。打造全國具身智能創新高地,建設具身智能新型研究創新平台,推動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深度融合發展。
劉衛華表示,北京將持續完善科技創新生態,推動人工智能大模型開源開放,加快建設長安鏈開源社區。推動人工智能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優化算力資源布局,構建高質量數據生態。圍繞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積極打造標杆孵化器和特色園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