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持續深化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 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

2025年03月27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

  沒有物理圍網,入口沒有閘杆,90%的空間用於研發實驗設計……春天裡,走進位於北京市海澱區溫泉鎮的中關村綜合保稅區,感受一項項改革舉措帶來的新變化。

  “以前我們的設備運送回國,辦理通關等多項手續需要一周左右,現在隻用兩三天。”北京索英電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王仕城介紹,入區企業還能享受研發設備免稅、研發料件保稅、入區貨物視同出口進行退稅等政策,平均可減免7%的關稅和13%的進口環節增值稅,“省時、省事、省錢,企業有更多精力專注創新與研發。”

  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時強調:“中國支持中關村開展新一輪先行先試改革,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的科技園區,為促進全球科技創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貢獻。”

  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北京持續深化中關村先行先試改革,截至目前,新一輪先行先試24項改革措施全部落地,央地累計出台配套政策50余項。其中,財稅、人才等方面改革措施已在全國推廣。

  中關村因改革而立,因改革而興,是我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試驗田和創新發展的重要標杆。北京市委書記尹力表示,中關村要繼續高舉改革旗幟,走在改革前列,更好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為北京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撐。

  關鍵核心技術,企業出題聯合攻關。

  在位於大興區的京東物流亞洲一號北京智能產業園,“供應鏈履約大腦”實現了數百萬商品毫秒級實時監控調度,平均調度決策效率提高40%。這一技術,研發自京東牽頭,聯合清華大學、北京中科研究院等共同組建的創新聯合體——未來數智化供應鏈技術創新中心。

  “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我們已支持領軍企業牽頭組建27個創新聯合體。”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主任張繼紅介紹,以未來數智化供應鏈技術創新中心為例,已累計申請專利13項,2023年以來,產出的新技術、新產品等帶來營收超過49億元。

  科技成果轉化,探索“先使用后付費”。

  沒花一分錢,成立於2022年的北京永氫儲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就從華北電力大學拿到了固態儲氫有關成果的使用權。“我們簽署了‘先使用后付費’協議,用延期支付許可費的方式,讓技術成果先用起來。”公司創始人程永攀介紹,利用相關技術,公司已開發出氫能自行車、氫能船舶等多項產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鼓勵和引導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費方式把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使用。”目前,“先使用后付費”改革已在中關村示范區全域推廣,中小微企業通過此方式使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達440余項。

  培育新動能,未來產業發展全面提速。

  3月12日,全球首個“一腦多能”“一腦多機”的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開物”在京發布﹔3月21日,來自北京的星河動力航天公司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谷神星一號(遙十七)運載火箭﹔同在3月21日,阿斯利康與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以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分別簽署合作協議,將在京投資建立第六個全球戰略研發中心以及高標准產業化項目……

  “圍繞合成生物制造、具身智能、商業航天等未來產業細分領域,我們出台了38項產業政策。”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靳偉介紹,北京已布局細胞與基因治療、數字醫療等40家中關村特色產業園,建成醫療器械、新型傳感器等26家概念驗証平台,以及光電子、氫能等10家未來產業育新基地。

  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增動力、添活力。2024年,中關村示范區規模以上企業總收入達到9.4萬億元,同比增長8%﹔在其帶動下,北京新設科技型企業約11萬家,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400余家、專精特新企業2796家、獨角獸企業23家。(王昊男)

(責編:池夢蕊、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