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 進出口連續三年站上3.6萬億台階

人民網北京3月26日電 (記者李博)記者從3月25日舉行的“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踐行首善標准 擦亮“北京服務”專場獲悉,北京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外貿規模平穩增長,2024年北京進出口3.61萬億元,連續三年站上3.6萬億台階。
去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16.4%
北京市緊抓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示范區和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機遇,深化改革創新,持續擴大制度型開放,國務院批復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2.0方案175項任務實施率已超86%。
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李軼介紹,自啟動“兩區”建設5年來,制度性創新成效顯著。2020-2024年北京實際使用外資661.8億美元,佔全國的8.4%。2024年新設外商投資企業2012家,同比增長16.4%。
北京充分發揮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雙樞紐”空港口岸優勢,大力推進口岸營商環境改革和京津冀三地口岸協同發展,貿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雙樞紐”空港口岸服務設施保障能力持續提升,2024年北京“兩場”貨郵吞吐量實現176.96萬噸,同比增長30.13%。
口岸信息化服務功能進一步拓展,2024年提供對外貿易服務的國際貿易(北京)“單一窗口”實現了京津冀三地口岸物流服務信息共享﹔新增上線經認証經營者(AEO)企業服務專區,為企業提供數據智能共享等便利化服務。上線服務貿易專區,接入首個服務應用板塊——中信保出口信用保險服務,為企業提供資信紅綠燈服務﹔提供在線投保詢保一對一專業服務。截至2024年底,北京“單一窗口”用戶量達1.8萬戶,全年總業務量近1500萬票。
口岸效率明顯提升,2024年12月北京口岸首批實施240小時過境免簽政策,首周過境免簽人數環比增長51.46%。試點進口冰鮮水產品監管改革企業“白名單”,進一步減少了企業開展業務耗時。
已建成112個“高效辦成一件事”場景
北京市政務和數據局大力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建成112個場景,平均壓減時間60%、壓減材料55.9%、壓減跑動89.2%,月均辦理量54.2萬件。
北京市政務服務和數據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孫舫介紹,北京持續優化線上線下各項服務,“一網通辦”改革提質增效,除特殊情形外,市、區兩級事項基本實現“全程網辦”,全市電子証照服務線上線下累計調用420余萬次。
“針對中小微企業政務服務需求,我們向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一體提供政策服務、數字服務和熱線服務,簡稱‘三送’服務。”孫舫說,目前已向146.71萬家企業推送政策兌現事項和政策條款964.64萬次,涉企事項線上辦件量達683.15萬件。
推進京津冀政務服務協同方面,先后推出三批共209項京津冀互信互認資質資格,進一步降低企業群眾跨區域辦事制度性交易成本﹔公布第6批27項三地自貿試驗區“同事同標”政務服務事項,企業群眾在三地自貿試驗區乃至更大地域范圍辦事,實現無差別受理和同標准辦理﹔推出兩批108項北京與雄安新區同城化事項清單,方便企業群眾查詢、咨詢和辦理。
孫舫表示,接下來將繼續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進一步發揮審批服務協調“專事專議”制度作用,加快京津冀三地電子証照共享應用等,推動優化營商環境取得新突破。
今年實現“一十百千”目標
北京經信系統圍繞構建高精尖產業結構著力強政策、優服務,持續優化企業發展環境。2024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信息軟件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1%,全市工業和信息軟件業合計實現增加值1.7萬億元,佔全市GDP比重超34.1%。
“圍繞企業在產業發展規劃、新項目落地等方面遇到的‘急難愁盼’問題,去年我們幫助企業協調解決了200余項重點難點問題。”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唐建國介紹,北京率先建設了110家專精特新服務站,構建了“五公裡服務圈”。
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也是營商環境的重要組成。“我們不斷優化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和信用(北京)網站功能,為企業提供優質信用服務。提升專用信用報告服務,實現一份報告替代42個領域有無違法違規記錄証明。”唐建國說。
北京市經信局今年將持續強化產業服務保障,出台推動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工業旅游高質量發展等相關增量產業政策。優化“信用修復高效辦成一件事”服務,擴大專用信用報告替代有無違法違規信息查詢覆蓋領域,深化“信用代証”成效。試點惠企政策信用承諾制,提升政策兌現效能。
“今年,我們將聚焦中小企業發展痛點和難點,強化要素保障,優化中小企業首次貸款貼息政策,今年將按照企業實際獲得貸款所產生利息的20%給予貼息支持,加大對創新型中小企業支持力度,將其貼息比例提升至40%,進一步降低創新企業融資成本。”唐建國表示。
深化梯度培育,今年實現“一十百千”的目標,即:北京試點建設全國首個專精特新企業賦能中心,建設10個專精特新特色園區,新培育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00家,形成專精特新賦能發展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