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平谷“交郵合作”新探索 公交帶貨暢通鄉村振興“微循環”

村裡網格員幫村民存取快遞。(平谷區委宣傳部供圖)
在北京市平谷區的蜿蜒鄉村道路上,一輛輛公交車穿梭其間,它們不僅承載著乘客的出行需求,如今還肩負起了新的使命——帶貨進鄉村。位於平谷區最北部的山區鄉鎮——熊兒寨鄉與鎮羅營鎮,是平谷區“交郵合作”新模式的先行先試地區,正用生動的實踐,講述著這一創新舉措給鄉村帶來的深刻變化。
“以前,我這公交車就是拉拉乘客,現在可不一樣了,我還得給鄉親們帶貨呢!”平11路公交車,從平谷城區出發,途徑熊兒寨鄉到達鎮羅營鎮,公交司機許永有介紹起自己的新職責。自從參與了“交郵合作”項目,許師傅的公交車就成了鄉村快遞和郵件的“移動驛站”。每天在完成正常的客運任務后,他還得利用非高峰時段,將一些快遞從城區運送到鄉鎮代收點。“雖然工作量大了一些,但看到鄉親們收到東西時的高興勁兒,我覺得一切都值了。”許師傅的話語中透露出滿滿的成就感。
在熊兒寨鄉花峪村,60多歲的孫寶貴站在村代收站點前,從網格員李文軍手中接過一件快遞。“以前啊,我得走好幾公裡路到鄉中心村去取快遞,現在可好了,村郵站建在家門口,公交車直接把快遞送過來,我取快遞方便多了!”孫大哥感慨地說。史立新是鎮羅營鎮五裡廟村的網格員,自從“交郵合作”模式實施以來,他每天除了處理村裡的日常事務,還承擔起了快遞派送的“最后一公裡”任務。“每天能給鄉親們送快遞,我覺得挺高興的。這不僅增加了我的收入,還讓我和鄉親們的關系更親近了。”史立新邊說邊將手中的快遞遞給另一位村民。
對於快遞公司來說,“交郵合作”模式也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快遞員邢彥濤在鄉鎮的快遞點忙碌地分揀著包裹。“以前,我們得派專車到偏遠鄉村去送快遞,成本高不說,效率還特別低。現在好了,有了公交車的幫忙,我們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了,成本也降了不少。”小邢一邊說著,一邊將一件包裹放上了即將發往熊兒寨鄉的公交車。
在鎮羅營鎮,這一模式同樣受到了村民們的熱烈歡迎。村民們紛紛表示,現在不僅取快遞方便了,而且通過電商平台銷售農產品也更加順暢了。“以前我們的農產品很難賣出去,現在有了便捷的物流體系,我們的農產品可以銷往全國各地了。”一位村民興奮地說。
對於這一創新舉措,平谷區交通局四級調研員劉佔海表示,“快遞進村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平谷區一直致力於打通農村寄遞的‘最后一公裡’。通過‘交郵合作’模式,我們有效整合了交通、郵政、快遞等資源,優化了線路布局和運力配置,為鄉村經濟的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今,在熊兒寨鄉和鎮羅營鎮的成功實踐下,平谷區的“交郵合作”模式正逐步向全區推廣。未來,北京市平谷區將繼續深化這一模式的應用和探索,不斷完善農村寄遞物流體系,提高快遞服務的覆蓋率和效率。同時,還將加強農村電商和物流人才的培養和引進,推動鄉村經濟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入實施貢獻更多力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