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時政要聞

吳晨代表:以城市復興為導向推進中軸線遺產保護

2025年03月11日08:5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城市復興為導向推進中軸線遺產保護

昨天上午,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北京市代表團召開全體會議,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和“兩高”工作報告。會議間隙,吳晨代表(左)和顧衛英代表繼續討論交流。 本報記者 戴冰攝

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標志著其保護發展進入嶄新階段。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總建筑師、總規劃師,中國科學院大學講席教授,首鋼集團總建筑師吳晨說,在北京中軸線長達7.8公裡的序列空間裡,包括了物質空間、文化傳承、產業經濟、社會活力和科技創新五大系統的中軸線城市文化風貌。新階段下,更應以“城市復興”為導向,秉承“積極保護、整體創造、有機更新、全面復興”的理念來開展中軸線遺產保護。

在吳晨看來,中軸線緩沖區的保護利用十分重要。“中軸線總長7.8公裡,包括15個遺產點和5.9平方公裡的遺產區,以及45.4平方公裡的緩沖區,總體佔到北京老城面積的80%。”在“實施人口、建設規模雙控,降低人口、建筑、商業和旅游密度,讓核心區‘靜’下來”的原則下,要想讓人們充分感受體驗中軸線的壯美與恢宏,應拓展至更大空間,既要向南北延伸,也要向東西滲透,將緩沖區創新性地作為遺產核心展示與體驗的配套承載區。

如何做好緩沖區的空間規劃與風貌治理?他認為,未來中軸線相關項目要加強市級部門統籌,東城區、西城區兩區聯動,統一規劃、分區實施。其中要充分發揮責任規劃師的職能,保障規劃實施、助力社會治理、增進人民福祉,讓中軸線治理更有精度。

中軸線是一條物理軸線,也是一條文化軸線、發展軸線。吳晨說:“中軸線不止於遺產本體,還有遺產環境。”在重視本體的同時,也要關注挖掘其他遺產環境保護對象,比如歷史文化街區、景觀視廊及城市天際線、歷史城廓、歷史街巷、歷史河湖水系等,講好中軸故事、講好北京故事,讓中軸線內涵更有深度。

“中軸線不止於壯美的鳥瞰角度,更要重視人本體驗。”他建議,以中軸線文化探訪路為骨架,把重要的空間與文化資源有機聯通起來,“串聯展現中軸意象的‘場所’,形成具有沉浸感的歷史時空‘場景’,比如以中軸線為綱形成貫通東、西城的二環濱水綠道、皇城城廓歷史文化步道等,提升文化探訪體驗。”

如何以中軸線保護利用輻射帶動老城及城市發展?吳晨說,應進一步針對中軸線遺產區與緩沖區的功能調整和實際建設需求,結合北京老城復興,固化中軸線保護復興的共識目標、制定便於操作的近期建設指導意見等,形成相關規劃指引和行動計劃,繼承和發展傳統文脈,引導和控制新項目的規劃建設。(本報記者 范俊生)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