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萬億級產業提質升級——
北京發布“科技服務業14條”
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北京市支持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專場。記者獲悉,由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聯合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規委、市住建委等部門制定的《若干措施》已發布,明確了支持科技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14條政策措施。
支持全球科技服務機構落地發展
科技服務業是北京市重點發展的產業之一,產業規模已達近萬億元,並已成為首都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增量。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張宇蕾說,在看到成績的同時,北京科技服務業還面臨著發展仍需優化、企業能級仍需提升、市場需求仍需挖掘、轉型仍需加快等問題。
《若干措施》提出了14條政策措施,旨在催生科技服務新業態新模式、構建現代化服務產業體系。在壯大科技服務業市場主體方面,《若干措施》提出,將支持全球知名科技服務機構落地發展,在京布局研發創新中心、開放創新平台等國際資源,擴大開放合作。同時,引導重點龍頭企業對標國際科技服務業巨頭,打造面向全球、領先全國的科技服務品牌,積極拓展海外市場,鼓勵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本次出台的若干措施支持力度很大,特別是支持知名跨國公司和國際頂級科研機構在京建設研發創新中心或開放創新平台,有望加快跨國科研成果的形成和轉化,進一步提高國際科技合作的效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創新發展戰略研究所所長伊彤說。
新建一批緊缺共性技術平台
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科技服務業轉型升級帶來了新契機。《若干措施》提出,圍繞未來產業細分方向,支持新建或提升一批急需緊缺的共性技術平台,開展前沿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強化產業共性技術源頭供給。緊抓科研范式變革機遇,鼓勵企業探索人工智能大模型助力科研新模式,在新藥研發、基因研究、新材料研制等領域,探索研發一批分學科的數據庫和智能體,提供開放式研發服務。
科技服務業作為科技創新和服務業深度融合的產業,具有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等特點。對科技服務企業高度關注的人才引進、金融服務、營商服務等方面,《若干措施》也提出了針對性的支持舉措,如將鼓勵科技服務業企業面向全球招引拔尖人才、專業人才、緊缺人才,支持科技服務人才參與技術經紀、知識產權等職稱評選,推動將更多科技服務細分領域人才納入全市國際職業資格認可目錄等。
一成企業貢獻超三成利潤
國家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北京通州)自主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封閉場地測試技術,為自動駕駛乘用車、無人小巴士等各種自動駕駛車提供測試服務,助力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跑出“中國速度”﹔國家氫燃料電池汽車質量檢驗檢測中心正在加快建設氫燃料電池系統實驗室,為懷柔國家實驗室、國氫科技、億華通、氫質氫離、華氫綠動等燃料電池部件企業提供測試服務……北京科技服務業門類齊全,涵蓋了研發、設計、轉化、知識產權等創新鏈各環節,市場輻射作用強,已形成覆蓋廣泛、服務全國乃至全球的科技服務網絡。
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北京科技服務業擁有規模以上單位3900多家,預計全年實現收入近萬億元,近年來增加值佔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8%以上,是全市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力量之一。目前,北京科技服務業已形成“123”發展格局,以佔全國一成的企業數量,創造了兩成的收入,貢獻了超三成的利潤。
張宇蕾表示,北京將緊抓《若干措施》發布契機,預計經過3年的努力,北京科技服務業萬億級產業集群將全面提質升級,服務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大幅躍升,成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重要支撐。本報記者 孫奇茹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