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王府井×前門”將打造成國際消費體驗區
人民網北京1月18日電 (記者池夢蕊)1月17日,在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的第二場新聞發布會上,東城區委副書記、區長陳獻森表示,今年東城區將推動融合創新,以文興業激發消費活力,推動文化產業園區與社區、街區、商區聯動,加快建設王府井×前門國際消費體驗區。
北京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新聞發布會召開。 人民網記者 池夢蕊攝
2024年7月,北京中軸線申遺成功,成為第4項位於東城的世界文化遺產。中軸線15處遺產構成要素中,有12處坐落於東城。“東城區扛起中軸線申遺保護主力軍的使命職責,歷經12年接續奮斗,以申遺保護帶動老城復興,書寫了一份人民滿意的‘東城答卷’。”陳獻森說。
在攻堅恢復遺產點歷史格局方面,東城區完成了社稷壇、太廟、皇史宬等重點文物騰退,“左祖右社”風採再現。實現了國話高層住宅樓征收、古觀象台騰退,完成了北京自動化儀表二廠、天壇醫院舊址騰退拆除和整治,全面暢通了景觀視廊。推動了鐘鼓樓周邊、萬寧橋東、前門大街等重要節點的環境整治,壯美中軸盡顯古都風韻。
與此同時,東城區著力改善老城人居環境。堅持“老城不能再拆了”,對騰退空間開展保護性修繕和恢復性修建,守護老城傳統風貌和歷史肌理。南鑼鼓巷四條胡同修繕整治等5個項目入選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實踐項目,數量居全市前列,打造了城市更新的“東城樣本”。
在創新加強文物保護利用方面,完成了鐘鼓樓修繕整治、正陽橋考古和疏渠記方碑展示提升等工作。鐘鼓樓“時間的故事”、永定門“邦國永定”展陳成為熱門打卡地。宏恩觀變身“觀中”博物館,舉辦各類活動700余場,吸引游客50余萬人次。“中軸線上”“故宮以東”古建藝術季等活動精彩紛呈,讓更多市民群眾沉浸式感受古都文化魅力。
陳獻森表示,中軸線申遺成功是推動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裡程碑,也是推進核心區老城復興的新起點。東城區將緊抓申遺成功契機,深入踐行 “崇文爭先” 理念,從以下三個方面推動發展:
一是縱深推進保護復興,以城市更新激發老城活力。堅持保護第一,創新守護古都文脈,落實好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三年行動計劃,推動文物騰退簽約、修繕及開放工作,探索文物建筑社會化運營管理機制,讓更多文物和文化遺產“活起來”。堅持突出重點,系統推進城市更新,圍繞“一橫一縱一圈”重點區域,開展片區綜合性城市更新,加快皇城景山、西總布等片區恢復性修建,推動前門東區、祈年大街西等重點項目,完善項目滾動接續機制,跑出核心區城市更新 “加速度”。
二是全面提升城市品質,以精細治理改善群眾生活。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斷優化環境秩序,嚴格落實核心區控規,啟動南北河沿大街環境整治提升,加強交通治理,實施疏堵工程,推進橋下空間整治,挖掘停車資源,實施“0.1 微克”攻堅行動,推進花園城市建設。深化精治共治,推動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探索“一案雙派”,抓實“每月一題”,深化“熱線 + 網格”模式,為老舊小區引入規范物業服務,完善社區匯聚平台,引導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治理。
三是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文化創新賦能城市發展。擴大優質供給,以文化城彰顯首都魅力,高標准服務保障2025北京文化論壇,打造中軸線文化IP,建設文物主題游徑,發揮“王府井戲劇谷”優勢,擦亮惠民文化品牌。推動融合創新,以文興業激發消費活力,做好“文化 +”文章,推動文化產業園區與社區、街區、商區聯動,深化文旅業態創新,加快建設王府井×前門國際消費體驗區,實現隆福寺二期開街運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