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醫療服務信息化改造成效顯著

2024年12月22日08:42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醫療服務信息化改造成效顯著

  數據多跑路,患者才能少跑腿。

  今年,北京市以數據聯通為切入點發力,以信息化建設為支撐,推動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

  互聯網診療量較去年增長過半,全市大醫院、社區醫療機構統一預約挂號號源池,檢驗報告和醫療影像共享互認,電子票據落地……技術手段不僅打破醫療資源的“信息孤島”,也讓市民看病就醫的許多“急難愁盼”問題提速解決。

  挂號統一平台覆蓋近300家大醫院

  一個入口、一次登錄、“三醫聯動”。今年來,北京市不斷升級完善“京通”小程序“健康服務”功能,讓市民就醫拿藥更省事更省心。

  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新龍澤院區的門診大廳,剛剛看完病的陳先生用“順暢”形容自己的就醫體驗。“一個小程序就能挂很多家醫院的號,全流程都在一個軟件裡辦理。”陳先生是腎病患者,需要長期就診,“京通”小程序集約的服務功能給他帶來了便捷的體驗。“到醫院不用找自助機排隊了,挂號、取號、支付都能線上辦理,以前的檢驗、檢查、影像學結果在手機裡都能查到。”

  統一共享號池,統一放號周期,統一科室設置,統一支持當日挂號……目前,北京市預約挂號統一平台(“京通”小程序、114平台)服務覆蓋297家二級、三級醫院,其中170余家已與平台號源直連,近200家醫院實現醫師出診信息和專業特長展示,患者查詢更方便更精准。

  2000余家社區醫院可預約轉診

  為了鼓勵市民基層首診,北京市建立、完善了基層預約轉診平台。今年,本市實現了2000余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和鄉鎮衛生院全部可為患者提供預約轉診服務。

  “社區醫院幫我約了北醫三院的專家號,真好。”家住展春園小區的張先生是學院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簽約患者。此前,他有過心腦血管急症突發的情況,康復良好,定期在社區醫院復診。由於基礎病較復雜,如何精准用藥一直是個大問題。為此,社區醫院定期為他預約北醫三院心內科的專家號,及時進行藥物調整。“簽約患者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能約到三級醫院的號,大家都很高興,尤其方便了老年患者。”中心主任佘瑞芳說。

  市衛健委介紹,通過基層預約轉診平台,北京市醫聯體內近100家三級醫院和區域醫療中心為基層預留投放30%的號源,其中專家號源不低於50%。22家市屬醫院在常規放號周期兩周前,按比例為外地來京患者、診間預約患者預留號源后,將全部門診預約號源通過基層預約轉診平台向各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投放。

  大醫院就醫,社區裡管理,上下轉診的路暢通了,市民的健康更有保障了。

  今年1至10月,全市二級以上公立醫院轉往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數143.42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35.93%﹔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向上級醫院轉診患者89.94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6.63%。

  互聯網診療量增長過半

  “孩子這幾天發燒了,昨天退燒后喊耳朵疼。”下班回家后,趙女士准時打開了北京兒童醫院的微信服務號,在“簽到間”報到后,等待著醫生“叫號”。不一會兒,耳鼻喉頭頸外科的值班醫生便通過“雲診室”打來了視頻電話,為她解決了問題。“平時上班忙,抽不出時間看病,互聯網診療解決了很多問題。”趙女士說,由於家裡有老有小,一老一小有個頭疼腦熱,都需要她帶著去醫院看病。現在,她成了互聯網醫院的“熟客”。

  “指尖上的服務”讓患者切實感受到便利與福祉。

  市衛健委介紹,目前,34家醫院“入駐”全市統一的互聯網醫院服務平台。北京市互聯網醫院總數達89家,289家醫療機構(含58家社區醫療衛生機構)開展互聯網診療服務。今年截至目前,互聯網診療量達148.3萬人次,同比增長52.19%。

  此外,北京市172家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為3000萬人次提供在線查詢檢查檢驗報告服務﹔181家醫療機構實現醫療影像線上共享查詢﹔140家醫療機構實現電子病歷共享應用,互認181項檢驗項目、300項檢查結果,互認共享項目全國最多。(記者 孫樂琪)

(責編:李博、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