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生產線24小時不停歇
北京集聚900余家新材料高新企業
位於順義區的晶格領域的碳化硅晶片生產線上,20余台設備晝夜不停——黑色的碳化硅晶錠在液體中緩緩生長,被打磨光亮后,再切割成薄如蟬翼的晶片。明年年初,這條今年剛落成的生產線產能有望達到2.5萬片。該企業總經理張澤盛說:“設備24小時不停,工作人員合理排班,24小時待命,全力保障生產。”
當下,以這家企業為代表的一批新材料企業正在擼起袖子加油干,新材料進入生產生活的速度不斷加快。昨天,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表示,北京新材料創新優勢保持領先、創新體系持續完善,900余家新材料高新技術企業集聚,產業集聚態勢初現。
前沿技術走出實驗室
氮化鎵作為一種新材料,滿足了電源管理更高效、更節能、低成本的需要,解決了早期硅功率器件材料模塊體積很大的不足。中博芯擁有一條氮化鎵晶圓生產線,年產量1.5萬片。該企業總經理張立勝說,生產線的核心技術來自一支北京大學的科研團隊。
這只是一個縮影。目前,20余家在京高校、10余家中國科學院在京研究所設有材料類學科或研究方向,近30家在京央企有新材料布局,新材料領域的40余家上市企業、90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集聚。
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表示,北京在新材料科技領域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圍繞先進基礎材料、關鍵戰略材料、低維材料、前沿新材料等領域研發布局,不斷暢通前沿技術走出實驗室的快速路。
新材料產業集群效應初顯
海澱區發揮創新策源作用,順義區、房山區、大興區等作為產業主要承載區,一幅新材料產業集聚態勢地圖正在繪成。以順義區為例,20余家相關實體企業集聚,初步形成材料、模組、封裝檢測及下游應用的全產業鏈布局。
晶格領域是碳化硅晶片產業鏈中的一環。張澤盛說,要完成碳化硅晶片生產,除了晶體生長核心技術,加工、檢測等制備工藝也同樣重要。“在順義區,我們有很多合作伙伴。集聚效應對各方都有助益。”他指著工廠裡一台高速工作的儀器介紹,這是減薄機,“順義戶籍”,能加工異形晶片,為產品生產提供了有效幫助。
作為氮化鎵晶圓產業鏈的組成者,中博芯主攻方向是為晶圓“鍍膜”,實現電管理等功能。張立勝自信地說:“我們具備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能力,能解決行業的痛點,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真金白銀”支持科創企業
相關資金支持,護航尖端科研成果提速轉化落地。5月,北京市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設立,整體規模100億元。
晶格領域是該基金支持的首個項目。正是因為拿到了這筆資金,開頭提到的生產線順利落成。張澤盛親歷了液相法碳化硅生產技術的成果轉化全過程。他說:“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已走入大規模應用階段,背后是上百億元的市場。目前,我們建成的液相法碳化硅生產線還屬於中試階段,晶片直徑完成了從2英寸到8英寸的跨越。更大的規模化產線已在規劃,預計建成后將具備年產27萬片碳化硅襯底的能力。”
中博芯也實現了國際市場的突破,成為國內率先實現6英寸氮化鎵射頻功放晶圓出口的中國企業。張立勝信心十足地說:“預計明年,大家的手機裡就可能應用我們公司生產的材料,材料的性能值得期待!”本報記者 劉蘇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