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戲《竹林中》在京上演 任冬生首次以導演身份亮相

獨角戲《竹林中》劇照。(劇組供圖)
人民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尹星雲)前不久,獨角戲《竹林中》在北京鼓樓西劇場上演,由任冬生、郝姍姍擔任導演,在演出中,青年演員姚亮一人分飾六角,以舞台正中十平方米左右的空間為舞台,以透明幕布后的竹子為背景展開表演。該作品深刻地探討了人性的不同側面以及對社會的思考。
據悉,該劇由編劇楊碩改變自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同名短篇小說。記者注意到,這也是任冬生第一次以導演身份參與舞台作品創作。作為一名舞台視覺工作者,任冬生在以往的作品中都是以視覺設計的身份為觀眾所熟知,比如舞劇《天路》《永不消逝的電波》《隻此青綠》《詠春》,話劇《枕頭人》《邊城》《浪潮》《覺醒年代》等。
導演任冬生。(劇組供圖)
“當以導演的身份來創作時,很多想法其實在腦海中醞釀已久,所以當走進排練廳和演員一起交流時,一切都清晰了,加之獨角戲體量輕盈,隻需與一名演員一起工作,所以排練更像是兩個人面對面談話、暢想,把想法傳達給演員,看到他在排練廳有所反映,這本身就很幸福。”任冬生說。
任冬生告訴記者,這篇小說映射的不只是過去時代的故事,而是更加紛繁復雜的未來,因為它揭示出了人性最真實的一面。為了豐富舞台呈現,他還邀請趙博譜曲,楊碩、蒲宇填詞,創作了一首很有沖擊力的原創歌曲《什麼是真實》來點題。
因為需要深入挖掘人物心理,《竹林中》與常見的劇情戲不太一樣,任冬生充分發揮了其形象思維上的優勢,利用布景、道具和燈光來助力。
“劇中六個角色,每個人物都在狹小封閉的空間裡,這個空間延長了他們的所有欲望,並形成一定的視線遮擋,我們在舞台上立起了一個盒子,六個角色的表演區都放在了這個盒子裡,通過盒子形成狹窄、集中的局促感。盒子的背面會有一些竹子,通過燈光投影到幕布上,形成竹林的意象。”任冬生介紹。
任冬生介紹,轉場時不想僅僅通過常見的息光又亮光的方式處理,而是希望以更“絲滑”的方式連接,所以邀請了作曲趙博,嘗試通過聲音設計和演員的肢體表演共同完成。“演員在觀眾面前換裝本身也是一種表演”,全劇充分發揮戲劇的假定性,通過視覺符號及道具來轉換角色。
獨角戲的創作充滿挑戰,讓觀眾全程專注且不覺得枯燥無聊並非易事,為了讓舞台呈現盡量多姿多彩,導演邀請北京舞蹈學院青年舞團演員姚亮一人分飾六角,融合了肢體、台詞、人偶等多種元素,讓六個人物和完整的故事環環相扣地穿在一起,這樣也更有助於觀眾對故事的接受。
演員姚亮在排練中。(劇組供圖)
“剛開始接到這個角色時還是很激動的,但也有些忐忑,我非常想挑戰一下自我。”姚亮說,剛開始遇到的難題就是大量台詞的呈現,因為以前隻演過舞劇,而這次不僅有大量的肢體動作,同時也有大量的台詞,排練中有時也會忘詞,但在導演、編劇的幫助下,逐漸解決了這個看似非常難的挑戰。
“一個人演六個角色,就要體驗和揣摩六種性格、六種人生、六個人的內心活動,短短一個多小時就要把六個不同的角色呈現在觀眾面前,並且讓觀眾接受,這個創作過程本身就很過癮,當然也很難。”姚亮告訴記者,在排練過程中,導演對他的指導很令他信服,“我覺得任老師生活中是很善於觀察身邊每一個人的,他也會帶我看一些國內外話劇的視頻資料,幫我找到類似的人物對比,從而讓我更快的找到每一個人物的感覺。其實他帶給了我很大的自信,雖然站在台上的隻有我一個人 但我知道我從來都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姚亮表示,他不僅要感謝任冬生導演,更要感謝每一位主創對他在塑造角色過程中的幫助。
“這是我第一次以導演的身份參與到舞台作品的創作中來,很過癮,希望以后有機會導演更多能得到觀眾認可的作品。”任冬生表示。
獨角戲《竹林中》劇照。(劇組供圖)
據悉,獨角戲《竹林中》將於12月28日、29日再次在京上演。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