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十六區動態

朝陽區大屯街道:黨建賦能“小網格” 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2024年11月08日16:0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近年來,朝陽區大屯街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有效路徑,持續推進網格精細化治理,依托“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樓門黨員”組織體系,打通基層治理“脈絡”,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樓院網格發聲員”

以共治促自治、以自治促和諧

金泉家園社區黨委採取樓院網格化管理,通過交流談心、自薦、推薦,從14個黨建網格中,招募雙報到黨員、退休黨員等善於發現社區問題、關心社區發展的先鋒力量組成樓院網格發聲員隊伍。隊伍成立后,通過配備標識馬甲、主動亮身份、專題培訓,以“員”為引擎、以“聲”聚能,把支部建在網格上,把黨小組建在樓棟上,暢通發聲渠道,推進議事協商、社區問題解決,不斷提升居民自治意識與能力,促進居民自治體系規范化建設。

為更高效解決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社區黨委搭建“家情圓桌會”議事協商平台,圍繞居民身邊的熱點、難點問題,每月開展我說你聽、我聽你說議事會,讓發聲員們共同分析、充分討論,全程參與社區治理工作。在金泉時代小區24小時空調開放協調會上,樓院網格發聲員充分發揮能發聲、會發聲、發好聲的作用,歷經七場家情圓桌會,最終選定了24小時空調開放方案,實現了空調全天開放。同時以發聲員為核心,匯聚社會力量、轄區資源參與社區治理和建設,共同解決各類民生問題,打造“多元服務圈”實現未訴先辦。

自樓院網格發聲員隊伍成立以來,主動發現網格問題176件,協助化解各類矛盾41起,共同解決了社區路面修繕、老舊小區微改造、更換車輛進出口道閘杆系統、裝修擾民、兒童游樂設施更換等難題,做到讓問題先於訴求發現,聚自治之力推動社區難題解決“向前一步”,形成了“問題不出樓院,有事就找發聲員”的社區治理理念。

“綠色宜居格”

助推社區治理提質增效

安慧東裡社區是大屯街道“一軸三帶一核心”產業規劃布局的宜居生活帶,其中三空間家園“綠色宜居”特色網格是社區第六網格。三空間家園“綠色宜居”特色網格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五社聯動”優勢,建立以“無廢空間”為主陣地、以社區公益農場、社區廚余減量操作間為輔陣地,6棟居民住宅樓網格、6個垃圾分類站點小微網格的治理架構,提供全領域、全人群、全方面的治理服務模式。

社區黨委聚焦宜居環境建設,以“綠色宜居”特色網格為“六進四聚”黨建品牌重點,通過解決居民日常小事和民生大事,將問題解決在網格中、服務融入網格裡,進一步實現基層治理“細治入微”,提升社區宜居性。今年,25名網格員和21戶簽約家庭提出12條建議,解決了出行安全、停車管理等問題﹔“星空”議事會、公益農場收獲季、社區消夏晚會、陽光花園種植等特色活動推動垃圾分類與綠色循環理念推廣,形成黨建引領、多元共治的和諧局面。

“小成大愛”紅色網格

擦亮社區黨建品牌

富成花園社區黨委緊密圍繞大屯街道“一軸三帶一核心”發展戰略,立足區域實際,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在“小、微、精、細、實”上深耕“小成大愛”紅色網格黨建品牌。社區黨委根據全域覆蓋原則將1.92平方公裡劃分為4個大網格、11個微網格。

社區黨委通過豐富網格多元參與主體,推行“雙格長+物業管家、兒童議員、婦聯執委”等機制,逐步健全網格體系,織密社情民意“信息網”﹔創新網格治理運行機制,與35家商企、20支社區組織、3家專業力量組成“社區合伙人”,通過月公益市集、周便民服務、日定制項目等形式,推動組織聯建、活動聯辦、項目連抓、問題聯解,促進共建共治共享,構建品質生活“幸福網”﹔暢通網格訴求溝通渠道,全年開展“鄰居,您好”社工包樓院聯系群眾“五訪五清”、我是黨員我在社區“四到戶”、兒童議事會、快遞小哥暖心行動等千余次走訪,發放“大禮包”“群眾聯系卡”1000余份,收集需求183項,整合資源78項,解決問題248件,全力搭建全齡友好“治理網”。

“支部網格+”

一格管全面、一格管到底

慧忠裡第二社區黨委把網格化管理作為創新社區治理的重要途徑,積極探索“支部網格+”工作模式,進一步減少管理幅度、劃小治理單元。慧忠裡第二社區以9個大網格為主體,細分為27個小網格,通過建立社區—小區(網格)—樓門—群眾管理鏈條、同步優化社區基層黨支部設置、搭建各類自管自治平台,把黨的組織體系和網格管理鏈條有機融合,將群眾工作一貫到底,做到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小組設在樓門上、樓門黨員近距離聯系群眾,真正實現民事民提、民事民議、民事民決,有效提高社區治理效能。

今年,社區黨委借鑒銀行的存取模式,設立了“網格志願者銀行”,居民通過參加社區公益和志願活動獲取“積分存款”,積分記錄在社區發放的“儲蓄存折”上。社區黨委聯合餐飲類、住宿類、醫療類、服務類等30多家企業組成“企業聯盟”,網格志願者可以使用積分在聯盟商戶享受折扣服務。這一模式有效激勵了網格志願者的參與熱情,自2024年推行以來,居民積極參與社區治理,通過參與議事、服務保障、樓門治理等方式,共協助解決了150余件問題。

(責編:鮑聰穎、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