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讓學生課間動起來
本報記者 李祺瑤
秋季學期起,本市義務教育學校優化課間安排,課間由10分鐘延長至15分鐘,引導學生走出教室,享受健康活力的校園生活。昨天,市教委介紹,《優化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學生在校課間時間指導意見》出台近兩個月,目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全面落實課間15分鐘時長調整,各區學校因地制宜豐富課間活動。
“我的課間我做主”
昨天8時45分,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附屬學校裡,回蕩著悅耳的“草原牧歌”。學生們“聞鈴而動”,拿著球拍和各種棋類道具走出教室,校園的每個角落洒滿歡聲笑語。
教學樓裡,連廊閱覽、藝術展示、棋類游戲、生物種植、心理減壓等活動空間,滿足了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一層樓道被打造成一座小型昆虫標本展廳,吸引不少學生觀展。初一學生馮浩洋捧著筆記本,仔細研究展櫃裡的蝴蝶標本。“我對生物很感興趣,喜歡利用課間研究這些標本,到外面看看花草樹木。”
“課間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讓學生身心得到放鬆,課間活動更應該深受學生們喜愛。”朝陽區教科院附校黨總支書記周娜說,該校推出“我的課間我做主”主題策劃活動,師生共同參與策劃,為課間“玩什麼”支招,“經過征集、匯總,我們推出了休閑體育、探索發現、提升素養、實踐動手、社交互動5大類課間活動,讓每一處空間都能在課間充分利用,成為學生探索未知、展示自我的舞台。”
廣播裡的音樂節奏逐漸加快,提示學生上課時間快到了。看學生們玩得意猶未盡,周娜貼心提醒:“上樓回教室注意安全。咱們相約下個課間!”她解釋,課間活動空間擴大,該校將上課提示音樂延長至2分鐘,確保學生無論在校園的哪個角落都能從容“換場”。
盤活資源學生動起來
不僅這一所學校,各區各校巧思設計,引導學生課間動起來。東城區、西城區、海澱區等區將課間調整納入教育教學統籌設計,盤活課內課外資源,滿足學生豐富的課間活動需求。
新學期,海澱區石油實驗小學智慧操場投入使用,以人工智能技術手段賦能學生體育鍛煉。下課后,學生們三五成群走出教室,到操場上自行“打卡”,就可以開展跑步、跳繩、投籃等各種體育鍛煉,系統會自動記錄每名學生的運動數據,形成“運動處方”。“新穎的運動模式,提高了孩子們的運動積極性。”該校老師介紹,操場上還設有各類體育設施,學生可以根據興趣和特長自行選擇使用,豐富課間活動的趣味性。
一些活動空間有限的學校,充分挖潛,開辟課間活動場地。東城區景泰小學在課間增設了專項體育鍛煉、體育游戲項目,在樓道和操場劃定踢毽、呼啦圈、跳皮筋、跳房子等專門區域,提供充足的活動器材。各班建立了“手拉手”游戲鍛煉組,下課后,學生們自覺走出教室,到操場上做游戲、享受陽光。
“小切口”撬動教學相長
“好球!來個正手!”朝陽區教科院附校操場上,乒乓球桌前,初二學生彭子睿專注地揮拍、出球,和對手一來一回,難分上下。“我特別喜歡打乒乓球,每個課間都會下來練練。”彭子睿說,課間延長到15分鐘,他有更充足的時間和老師同學們切磋球技。語文教師肖宇和學生們是球友,她邊接球邊笑著說:“隻要看見孩子們來,我就願意加入他們。作為玩伴,和孩子們一起放鬆身心,輕鬆地聊聊天。”
課間活動不僅是學生鍛煉身體的機會,也是師生互動、增進感情的好時機。中小學校園裡,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課間活動中,與學生們一起運動、游戲。在順義區第五中學,師生一起踢毽子、跳皮筋成為常態。該校校長閆得方說:“師生互動時笑聲朗朗,通過課間活動感受集體的力量,共同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氛圍。”
市教委表示,將以課間15分鐘“小切口”撬動育人質量整體提升,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的實際獲得情況。各區各校將加強教研和教師培訓,引導更多學科教師轉變為課間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促進教學相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