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創新舉措推進公交便民:“創”出便利 “通”向幸福
金秋正午,從北京前門大街搭乘仿古鐺鐺車造型的觀光巴士,開啟“大美中軸線”之旅——先向南到永定門,再轉北奔鼓樓去,1個多小時的車程裡,中軸線風貌盡收眼底。“省時又舒心,真是不虛此行!”來自湖北的游客吳女士說,車內的京韻裝飾、京味美食、京腔快板讓她沉浸式體驗了北京的文化。
一台鐺鐺車,“面子”是古風古韻,“裡子”是改革創新。今年1月起,為滿足游客出行需求,激發文旅產業活力,北京市在重點節假日開行通游公交專線,變“大席”為“小灶”,實現景點串聯、一線直達。“精准化服務讓鐺鐺車叫好又叫座。”北京公交集團線網中心業務主管李曉坤介紹,目前全市共開通以鐺鐺車為代表的通游公交線路35條,累計服務游客300余萬人次。
北京以改革創新推進公交便民,先后推出多款“通”字系公交車,以精准公交服務助力解決超大城市交通課題,通學公交車是第一個應用場景。
不少家庭在接送孩子上下學時,都曾面臨這樣的窘境:沒車接送,冬冷夏熱﹔開車接送,堵車誤事﹔常規公交,擁擠嘈雜﹔若不接送,又不放心……瞄准百姓痛點,去年9月,北京市創新推出通學公交車試點,在社區端和學校端設置站點,接送時段專車專線,實現從家門到校門的“對接”。
實現起來卻不容易。通學距離各不相同,乘車需求有多少?老城新城的學校和社區停車條件迥異,通學車站點如何設置?惠民同時兼顧經濟效益,應當採取何種運營模式?
面對諸多課題,北京市區兩級組建專班,以調研開路。奔赴青島、合肥等地,深入北京市城六區近20所中小學蹲點調研,面向全市40萬名小學生問卷調查……“家長提需求、學校來匯總、政府作研判,大家一起商量,讓通學車試點達到了預期效果。”北京市交通委地面公交處處長趙震說,“比如有家長反映,通學公交84路途經北京學校南門時經常遭遇擁堵。於是,各方共同研究調整路線,避開擁堵路段,讓學生更早到家。”
早上7點30分,通學公交2路從芍藥居北裡准時出發,15分鐘后到達人大附中朝陽學校和平西橋校區。學生依次下車,由值班老師引導走進校園。這趟車每天負責接送近200名學生上下學。“通學車安全准時,幫家長省了不少事兒。”學生家長周女士說,“不然每天送完孩子再趕去東直門附近上班,時間太緊張。”
目前,北京市通學公交試點已從起初的13所學校、23條線路、服務學生780人增加到2024年秋季學期的110所學校、276條線路、服務學生1.5萬人。“不少開私家車接送孩子的家長轉而選擇通學車。”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秩序處工作人員孟瑜介紹,通學車試點以來,學校周邊接送孩子的私家車數量下降了12%,城市局部交通壓力得到有效緩解。
“我們將始終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通學、通游公交車運營經驗的基礎上,持續以改革創新推進公交便民,完善多樣化、精准化公交服務,讓群眾出行更便捷、更舒心。”趙震說。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