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最大降雨在房山北車營 123.5毫米達大暴雨量級

本報記者 駱倩雯
昨天午后,雷陣雨率先登場,部分地區雨水來得猛烈,入夜后系統性降雨接連登場。根據市氣象台昨天的預報,昨天午后至今天白天,全市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這也是今年進入主汛期以來首場明顯降雨。預計降雨將在今天中午前后明顯減弱,下午逐漸停止。受降雨影響,今天京城迎來久違的涼爽,預計最高氣溫降至29℃。
一些地區昨傍晚已出現暴雨
進入主汛期后,降雨來得更猛烈。昨天一早,市氣象台升級發布暴雨橙色預警信號,下午又發布了大風藍色預警信號。市氣象台首席預報員荊浩表示,這場降雨北京大部分地區可以達到暴雨量級,累計降雨量為50毫米至80毫米,局地不排除有100毫米以上的大暴雨,“預計最大小時雨強可以達到60毫米至80毫米,是非常強的降水。”荊浩說。
到昨天傍晚時,一些地區雨量已經達到暴雨量級。到21時,已有地方達到大暴雨量級。據統計,截至昨天22時,全市已普降大雨。據氣象部門統計,從24日14時至22時,全市平均降雨量31.3毫米,達到大雨量級﹔城區平均24.3毫米,西南46.5毫米,東南37.5毫米,西北30.2毫米,東北23毫米﹔城區最大降雨在朝陽郎各庄,降雨量為78.5毫米,達到暴雨量級﹔全市最大降雨在房山北車營,為123.5毫米,達大暴雨量級﹔最大小時降水強度在昌平西峪67.2毫米/小時(24日19時至20時)。
荊浩介紹,北京東南部、東北部以及受低層偏南氣流影響的沿山一帶,是此次出現100毫米以上大暴雨概率比較大的地方。總體來看,這場降雨是有間歇性的,雲團不斷自南向北影響北京,一直持續到今天上午。降雨也將明顯影響今天的早高峰。
主汛期平均降水或偏多
今年6月1日入汛以來,已有多次降雨過程影響北京。北京市氣候中心正高級工程師張英娟介紹,今年入汛以來截至7月23日,全市平均降雨量已累計達到180.1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少14%,比去年同期偏多33%。
根據市氣候中心的研判,預計今年主汛期期間(即7月20日至8月10日),北京市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2至4成﹔預計今年夏季(6月至8月),北京地區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至2成。
張英娟表示,預測今年汛期降雨偏多的依據,主要是從兩方面考慮:一方面,從2023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於今年5月結束,目前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處於衰減狀態,在這種氣候背景下,通常有利於華北汛期降水偏多﹔另一方面,預計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偏北、強度偏強,有利於水汽向華北輸送,也有利於華北汛期降水偏多。
數據顯示,北京地區主汛期降水量約佔整個夏季降水量的三分之一。回顧2010年至今這十多年裡,北京發生在主汛期的較大降雨過程主要有三次,分別為2012年7月的特大暴雨、2016年7月的特大暴雨、2023年的極端強降雨,其中,2023年“23·7”極端強降雨過程持續時間較長(83小時)、累計雨量大(全市平均降雨量331.0毫米)、極端性強(單站降雨量破歷史極值)。
釋疑
多強的雨是暴雨?
我國通常規定,每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時降雨量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
暴雨:24小時降雨量為50-99.9毫米
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為100-249.9毫米
特大暴雨:24小時降雨量為250毫米以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