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臨床試驗啟動用時將壓縮至25周以內

6月6日,《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新聞發布會召開。人民網記者 孟竹攝
人民網北京6月7日電(記者孟竹)6月6日,北京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對日前印發的《北京市加快醫藥健康協同創新行動計劃(2024-2026年)》進行解讀。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李昂介紹,為系統提升臨床研究水平,強化源頭創新和產業支撐能力,北京市於去年12月印發《關於進一步提升北京市臨床研究水平若干措施》,部署了8方面、32項工作措施。其中,在加強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方面,2014年北京市啟動實施首都衛生發展科研專項,支持醫務人員、科研人員開展高水平臨床研究,截至目前,首發衛生專項的成果已優化494項診斷方法、877項治療措施,制定或更新診療指南57部,申請專利600余項。在提升臨床試驗服務能力水平方面,分三批建設30家研究型病房,研究型病房總床位達5500余張,確保臨床試驗床位資源的有效供給。
李昂介紹,未來三年,北京市衛健委將從提升臨床研究水平、提升產業服務水平、推動研究型醫院發展三個方面著力。其中,在提升臨床研究水平方面,實施醫師科學家培養計劃,建設高水平臨床研究人才隊伍,開展卓越臨床研究,以國家醫學中心、研究型病房為核心,以臨床需求為導向,組建臨床研究聯合體,強化臨床資源統籌協調,拓寬IIT研究籌資渠道,進一步提升醫療機構源頭的創新能力。
在進提升產業服務水平方面,優化臨床試驗機構啟動臨床試驗項目的流程,實現立項審查、倫理審查、合同審查同步開展,推進醫學倫理審查結果互認范圍擴大到全市開展多中心臨床研究的醫療機構,並建立監測體系,提升互認效果,實施臨床試驗全流程監測,將監測結果與臨床機構后補助政策挂鉤。建立市臨床試驗信息平台,提升臨床試驗信息化支撐水平。力爭通過以上措施,將臨床試驗啟動用時壓縮至25周以內。
在推動研究型醫院高水平發展方面,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研究型醫院,支持其與京內醫療機構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吸引全球高水平臨床試驗和國內首創標志性臨床研究項目,開展同步多中心臨床試驗﹔支持研究型醫院與創新醫藥企業深度合作,打造創新藥械驗証與示范中心,加速成果轉化應用。
李昂透露,北京還將在加速創新醫藥產品入院應用方面重點發力。其中,將推動建立醫療機構藥事會規范化流程,國談藥目錄公布后一個月內召開藥事會,全年藥事會召開不少於4次。還將加強學術交流活動,鼓勵臨床應用研究,及時形成專家共識。同時,取消醫療機構藥品數量限制,將國談藥使用情況納入北京市公立醫療機構績效考核。對需要開展績效考核的醫療機構,剔除國談藥、創新診療項目對人均藥品費用、人均醫療費用等相關指標的影響。此外,還將推進《中關村創新醫療器械產品目錄》和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目錄產品進醫院,實施創新藥械“隨批隨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