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北京有戲”系列報道

北京市文聯舉辦專題研討會 聚焦青年戲劇創作多樣化與新形態

2024年03月20日17:02 | 來源:人民網-北京頻道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3月20日電 (記者尹星雲)3月19日, 青年戲劇創作的多樣化與新形態專題研討會在京召開。此次研討會由北京市文聯主辦,北京文藝評論家協會、北京戲劇家協會共同承辦。與會文藝家圍繞如何理解青年藝術創作的新形式和新變化,戲劇創作應當如何更好地拓寬創作類型,文藝評論在助推戲劇生態建設上如何更有效地發揮作用等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

青年戲劇創作活力迸發 作品形態多樣

近年來,北京著力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出台一系列推動舞台藝術發展的利好政策,有效激發了國有院團、民營團體等創演單位創作活力,青年戲劇創作者積極探索,推出了一批特色鮮明、形態多樣、內涵豐富的戲劇作品,引發觀眾觀劇熱潮,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反響。

北京評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陶慶梅認為,青年戲劇創作主題立意豐富,表現形態多樣,有著鮮明的自身特色,極大豐富了北京戲劇創作類型。

民營戲劇團體創始人朱虹璇詳細介紹了“話劇九人”從初創時的艱難到現在完全依靠演出票房收入實現盈利的發展歷程。朱虹璇表示,他們的所有戲都在一輪輪演出中打磨,雖然耗費很多時間精力,但保障了每場戲的質量。

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導演李卓群談到,自己的第一部小劇場戲曲《惜·嬌》採用項目制的創作方式,劇院提供一些基本的硬件資金投入,人員上則打破院團界限,集聚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創作者,最終取得成功。

良好戲劇生態的培育需要多方用力

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導演、演員楊佳音介紹,北京人藝會從青年演員培訓計劃、青年演員藝術考核當中進行創作孵化,通過演員20分鐘的一個片段展示去挖掘新作品,《趙氏孤兒》《哈姆雷特》就是這樣走上大舞台的。用這樣的視角去發現人才、發現作品,激發了演員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為人藝青年演員提供了一次探索和實驗的機會。

北京劇協新文藝組織工作委員會主任楊乾武認為,現在的戲劇創作對劇目的投入很多,應該下大力氣去扶持有潛力的團隊,讓團隊能夠持續地去創作、去產出。正視市場對作品的檢驗作用,把劇目交給市場和觀眾去檢驗、去評價。

《劇本》雜志主編武丹丹建議,對於青年創作人才的培育,管理者需要做的更多的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急人才之所需,為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平台和機會。像江蘇等地實施的“名師帶徒”計劃,主推青年編創人才的培養,值得借鑒。

北京世紀華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經理汪鵬飛表示,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在做所謂的駐場演出,建設演藝集聚區,北京應思考通過一部好戲帶動一棟樓、一條街、一個區,形成演藝集群效應,有效激活文旅觀演消費,讓看一部戲、進一次劇場成為北京游客的必選項,這些需要深入思考。

文藝評論要發揮好“擺渡人”作用

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文學系主任彭濤認為,文藝評論應當是美學化的,評論家應該本著客觀的態度,給創作者反饋一些真實客觀的評價,成為創作者反觀自身的一面鏡子。

中國文聯理論研究室副主任胡一峰表示,文藝評論也是戲劇生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評論家既要當好“翻譯者”,從專業角度幫助廣大創作者去解讀好文藝政策,還要當好“擺渡人”,更好地幫助觀眾去藝術化的欣賞理解作品的思想內涵。

北京劇協駐會副主席唐曉輝介紹,北京劇協成立了新文藝組織工作委員會,不久前發布了2024年“北京新戲劇展演”,今后也計劃深入民營團體開展一些深度的調研,更好地為戲劇工作者服務。

北京市文聯黨組成員、北京評協駐會副主席賴洪波表示,北京市文聯從2023年開始進行文藝創作項目孵化,為優秀文藝創作提供資金支持、導師指導、劇目排演、后期宣推等全鏈條服務,旨在為青年創作人才搭建展示的平台,也希望更多的青年人關注參與孵化項目。對於大家提出的建議,北京市文聯也會積極吸納,形成助推北京文藝發展的有益成果。

此次研討會是2024北京文藝評論熱點現象研究系列研討的第一場。系列研討活動創立於2017年,七年來已經發展成為北京市文聯的文藝評論品牌。今年,北京評協將進一步發揮協會優勢,加強議題設置和話題引導,突出跨門類、跨學科性,組織不同門類文藝家、評論家交流研討,共同探索熱點文藝現象、文藝作品、文藝思潮背后的藝術規律,為首都文藝發展提供有價值的理論參考。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