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成效: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台階 向世界級城市群邁進
人民網北京2月23日電 (記者池夢蕊)2024年正值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十周年。2月22日,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成效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京津冀聯合辦及相關專題工作組負責人出席,介紹三地協同發展情況。
十年來,三地始終以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為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兩翼”聯動發展,唱好京津“雙城記”,交通、生態、產業、公共服務等重點領域持續突破,形成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格局。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台階,達到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區域整體實力持續提升,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機勃勃,扎實向世界級城市群邁進。
牢牢牽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牛鼻子”
十年來,北京深入開展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退出一般制造業企業超3000家,疏解升級區域性專業市場和物流中心近1000個,利用拆違騰退空間實施綠化超9200公頃,城鄉建設用地減量130平方公裡。落實首都功能核心區控規,人口、建筑、商業、旅游密度逐步下降,讓核心區“靜下來”。北京從聚集資源求增長轉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謀發展,從城市管理轉向超大城市治理,走出一條減量下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雄安新區繪就“未來之城”新畫卷
十年間,雄安新區城市拔節生長。目前,“1+4+26”規劃體系和“1+N”政策體系基本建立,292個重點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500多億元,4000多棟樓宇拔地而起。“四縱三橫”高速公路和對外骨干路網全面建成,京雄城際和雄安站建成投運。環起步區生態防洪堤初步具備200年一遇防洪能力,白洋澱進入全國水質優良湖泊行列。北京支持雄安新區援建的“三校一院”開學開診,40余所學校、5所醫療衛生機構與雄安新區對接合作。
北京城市副中心框架全面拉開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確保一年一個節點、每年都有新變化。城市綠心公園開園迎客,北京藝術中心、北京城市圖書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三大文化建筑盛裝亮相,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東六環路入地改造全面提速,城市副中心承載力和吸引力穩步增強。
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持續發力
十年來,京津冀協同創新驅動持續發力。三地經濟總量連跨5個萬億元台階,達10.4萬億元,是2013年的1.9倍。中關村企業在津冀兩地設立分支機構超1萬家,北京企業對津冀兩地企業投資4.9萬次,投資總額2.3萬億元,“北京研發、津冀制造”模式加速形成。推動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建設,共建懷柔中心、通州中心、燕郊中心,整合天津物質創制海河實驗室等8個創新平台形成聯合體,加速原創技術成果產業化。緊緊圍繞打造“國家發展新的動力源”,扎實推進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高質量發展,累計注冊企業近萬家,近200家優質外資企業注冊落地,大興國際機場綜合保稅區成為全國首個跨省市綜合保稅區。曹妃甸協同發展示范區實施億元以上京津項目270個、總投資2037億元。張家口27個數據中心、153萬台服務器投入運營。河北承接京津轉入基本單位4.3萬家,帶動產業轉型升級。
交通一體化實現新突破
打通“斷點”“堵點”,加快構建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綜合交通網絡,拉近三地時空距離。大興國際機場“鳳凰展翅”,北京“雙樞紐”機場國際競爭能力顯著提升,分工合理、高效協同的津冀港口群加速崛起,貨物吞吐量超19億噸。“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張高鐵、京沈高鐵、京唐城際、津興城際等開通運營,京津冀鐵路營業裡程超1.1萬公裡,較2013年增長超三成。京昆、京台、京秦、京雄等9條高速公路通車,京津冀高速公路裡程近1.1萬公裡,較2013年增長超四成。京津雄半小時通達、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以區域交通一體化為支撐,打造由環京地區通勤圈、京津雄功能圈、節點城市產業圈構成的現代化首都都市圈。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 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
堅持就業優先,十年間,三地城鎮新增就業累計1595.6萬人。2023年京津冀三地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2013年相比,年均分別增長7.2%、6.9%和8%,三地城鄉居民收入比值較2013年分別縮小0.23、0.09和0.31。
京津200多所中小學幼兒園與河北開展辦學合作,三地成立15個特色職教集團(聯盟)、24個高校聯盟。9300余家定點醫療機構異地就醫門診費用直接結算,區域內異地就醫實現“同城化”。5000余名京津老人入住環京津周邊養老機構。
在十周年新的起點上,三地一以貫之地把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落實到三地工作全過程各方面。
堅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積極服務保障中央單位標志性項目向外疏解。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組合拳”,做好騰退空間統籌利用,持續推進核心區功能優化提升。
推動“新兩翼”建設協同發力。落實好支持雄安新區一攬子政策措施,高標准高質量建設雄安新區,抓好重點片區和項目開發建設,深化京津與雄安新區對接合作。加快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質量發展,全力推進重大項目接續建設,加快培育產業發展新動能,打造國家綠色發展示范區,提升通州區與北三縣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同城化效應。
唱好京津“雙城記”。推動天津與北京的科技創新協同和產業體系融合,共同發揮好輻射帶動和高端引領作用,攜手支持河北更好承接科技溢出效應和產業轉移。
加快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編制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間協同規劃,進一步強化對區域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的統籌,為建設世界級城市群打下扎實基礎。
強化協同創新和產業協作。共同打造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園區生態,增強京津冀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功能,貫通科技成果轉化鏈條,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落實“六鏈五群”總體布局,抓好重點產業鏈圖譜落地,合力打造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下大力氣優化營商環境,共同培育新質生產力。
推動重點領域協同持續走深走實。持續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織密互聯互通網絡。強化生態環境聯防聯控,拓展綠色生態空間。深化教育、醫療、養老、社保等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扎實推進災后恢復重建。三地將深入推進區域一體化和京津同城化發展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打造引領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動力源,全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先行區、示范區。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