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區歷史名城保護委員會2023年會開幕
西城區發布2023年度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案例
人民網北京12月24日電 (記者鮑聰穎)慶成宮騰退、姚江胡同共生街區、阜內大街公共空間改造提升……12月23日,主題為“幸福西城——走進老城新生活”的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委員會2023年會主場活動在西城區湖廣會館舉行。年會為期2天,分為1個主題年會,2個學術分論壇和1個專場活動,開幕式上公布了2023年度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案例。
西城區提出“城之源 都之始 河之端”的九字IP,串起了西城大地積澱的古都文化、紅色文化、京味文化、創新文化,是歷史賦予西城區深厚文化底蘊的體現。西城區的名城保護實踐與人民群眾的衣食住行、教育就業、醫療養老、文化體育、生活環境等各個方面密切相關。
自2013年以來,西城區名城委至今已有近百項優秀實踐項目在歷屆年會上亮相。今年西城區首次面向全區進行名城保護優秀實踐征集,2023年度西城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十大案例為:慶成宮騰退、姚江胡同共生街區、阜內大街公共空間改造提升、綠色西城、“小而精”“小而美”特色學校建設、助力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宣南文化博物館沉浸式導覽劇、北京紋樣設計數據庫—西城紋樣、報國寺發小兒天台沉浸體驗空間、“走讀北京”文化公益活動。
其中,“小而精、小而美”校園空間改造提升項目探索了在老城新生活理念下的特色學校建設和空間改造模式。在19所“小而精”“小而美”學校中,9所位於文物建控地帶,9所在歷史文化街區內。空間改造充分考慮學校歷史底蘊,將學校建筑與城市歷史風貌相融合,讓老校園煥發新活力。
西單街區保護更新通過風貌管控工作機制、廣告牌匾動態維護工作機制、業態動態提升工作機制和建立街區信息服務管理平台等多項體措施,同時始終堅持“民生為本”的工作原則,確保了“西單-積水潭”項目的方案落地。
自2011年起,西城區歷史名城保護委員會每年舉辦年會,邀請國內外名城保護領域專家,交流名城保護工作經驗。今年年會延續“四名匯智”計劃的專場交流活動,同時新增了“文物數字活化聯盟”和“老城心聲——名城保護的公眾參與”兩場學術分論壇,拓展了名城保護討論邊界,增加交流深度。
據了解,西城區落實新一輪控規三年行動計劃,在平房院落申請式退租、老舊小區改造中創新工作方式,推動聯動改造,成片更新。全區首個危舊樓改建項目樺皮廠8號樓啟動拆除重建。 西城區打造的55個“最美院落”中有6個入選北京市首批十個“最美庭院”,同時也在今年開展“花園城市”試點建設,讓城市環境更加綠色宜居。
同時,以北京中軸線保護傳承為抓手的歷史文物保護修繕和周邊環境秩序優化整治,正陽門箭樓南望景觀視廊、天橋百貨商場環境整治等項目收官,西單-積水潭線性街區環境品質提升全面啟動。近年來西城區著力探索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家把關、市場化運作”的文物活化利用“西城模式”,兩批共16個文物活化利用項目落地簽約。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國家文物局最新發布,國立蒙藏學校舊址保護展示工程獲評第四屆(2022)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
此外,西城區積極培育文化品牌,激活文化資源,探索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貫通發展的新模式,通過“白塔夜話”、 “京劇發祥地之旅”、打造宣南博物館國家文化會客廳等等多種文物活化路徑,持續釋放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的惠民效應,促進全社會共同參與名城保護。
2023年度,四名匯智計劃收到117份歷史名城和文化遺產保護實踐申報項目,支持92支項目團隊組織執行名城保護公眾參與活動,收集活動成果材料245份。在聯合國教科文亞太遺產中心主辦的2023“全球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評選中,“四名匯智”計劃項目團隊帝都繪榮獲2023年“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獎”未來之星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