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孟竹)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和未來發展方向,能夠促進經濟增長、結構優化、創新驅動和效率提升,進而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作為“五子”聯動中的“一子”,數字經濟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能,2022年北京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7萬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41.6%,位居全國第一﹔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4060億元,佔全市GDP比重為44.3%。
日前,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發布《北京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作為全國首份以城市為研究對象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報告,該《報告》提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五大要義:數字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內容,創新驅動在數字經濟發展中具有核心地位,數字經濟引領帶動作用顯著,數字經濟有力促進區域產業的深度融合,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根據《報告》,北京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遠超全國平均水平。北京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由2016年的0.562增長至2021年的0.78,全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由2017年的0.184增長至2021年的0.324,北京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4倍。對比發現:全國與北京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標中,創新維度權重最大,達20%以上,可見數字技術創新對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開放維度得分較低,亟需推動數字經濟的開放發展。
記者發現,在分析數字經濟與經濟高質量發展關系的基礎上,《報告》從基礎維度、創新發展維度、協調發展維度、綠色發展維度、開放發展維度和共享發展維度幾個角度構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選取2016-2021年的面板數據,評價中國及北京市的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在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產業基礎是重要支撐,創新發展提供內生動力,協調發展作為重要手段,開放發展是必由之路,共享發展是重要內容,綠色發展則為根本要求。
《報告》進一步研究了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因素。“北科學者”、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高質量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賈品榮介紹,研究得出,經濟發展質量、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研發創新質量、人力資本、對外開放程度是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五大影響因素。其中,人力資本和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近年來,北京數字經濟發展促進經濟增長、改善社會民生、提升治理能力、實現綠色發展。”賈品榮表示,與此同時,北京數字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挑戰。比如,在創新發展上,部分核心技術研發仍存在突破空間,互聯網、人工智能等的算力水平需要提高﹔在協調發展中,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還不夠,數字經濟對農業的賦能需加強,產業數字化的作用有待增強﹔在綠色發展中,數據資源存儲、計算和應用需求大幅提升,數據中心升級換代淘汰的老舊設備也亟需規范化處理,避免環境污染,綠色化轉型迫在眉睫﹔在開放發展中,還存在數據資源分配不均衡的問題,這種失衡會妨礙國內統一大市場的總體進程,不利於經濟內外循環有序運行﹔在共享發展中,北京還需加快彌合城鄉數字鴻溝,統籌推進數字鄉村建設。
為此,《報告》提出促進北京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突出創新引領,加大數字產業化支持力度﹔突出數實融合,以數據驅動提升北京產業形成競爭新優勢﹔突出數字基礎設施,夯實數字經濟發展根基﹔突出數據交易市場建設,促進公共數據跨部門、跨區域、跨行業的安全高效共享﹔突出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有序推進數據跨境流動合作﹔突出數字專才培育,構建數字經濟人才培養體系。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