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成意向合作金額1500億元 打造國際合作“共贏鏈”
首屆鏈博會圓滿落幕

本報記者 楊天悅 夏驊
昨天,為期5天的首屆鏈博會圓滿落幕。展會期間,來自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15家中外企業機構齊聚北京,有關各方共舉辦360多場配套交流活動,達成意向合作金額1500億元。
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鏈博會為國際工商界加強產業鏈供應鏈交流合作搭建了全新的開放平台,傳遞出中國以實際行動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信心和決心。
觀展人數達15萬人次
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艱難的大背景下,鞏固和加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是各方利益所系和迫切期盼。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博覽會,本屆鏈博會吸引515家中外企業和機構參展,觀展人數達到15萬人次,其中採購商和專業觀眾的人數超過8萬人次,成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新窗口、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新平台。
展覽展示異彩紛呈,招商推介精准高效舉行,中外經貿交流活動有聲有色,交流路演、對接洽談、論壇會議等配套活動豐富多彩……首屆鏈博會期間,參展商既拓展了產業鏈“朋友圈”,也集聚了創新鏈驅動力。在他們看來,到鏈博會來不是“掰手腕”搶客戶而是“手拉手”找伙伴,供應鏈運行場景的全鏈條展示,助參展商打通全鏈路實現合作共贏。
據中國貿促會副會長張少剛介紹,首屆鏈博會期間,有關各方共舉辦360多場配套對接、交流活動,15000多人參與,發布研究報告、宣言、標准等23項成果。據不完全統計,相關各方共簽署合作協議、意向協議200多項,涉及金額1500億元人民幣。
中外企業共享發展新機遇
當前,全球產業體系和產業鏈供應鏈呈現多元化布局、區域化合作、綠色化轉型、數字化加速的態勢。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深刻演變,極大改變全球要素資源配置方式、產業發展模式和人民生活方式。
“產業鏈現代化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贏得發展主動權的重要保証。”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自學認為,實現產業鏈現代化,需要打造新型數字科技基礎設施、強化核心技術創新,並激活數實融合價值。
在安永中國主席、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陳凱看來,中國產業鏈供應鏈的數字化轉型提速,將為外企在華業務創造更多機遇。
本屆鏈博會期間,行業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首次公開展示各自的完整供應鏈,許多龍頭企業把上下游合作伙伴帶進鏈博會同台展示,力圖在緊密協作中降本增效。眾多國際企業也將本次鏈博會作為產品首發陣地和合作陣地,鏈博會現場簽約不斷。
打造互利共贏生態圈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發揮產業鏈完整優勢,向世界展現出強大的供給能力,為穩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對疫后經濟復蘇的挑戰,中國將繼續發揮產業鏈優勢,助力全球企業降本增效。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李慶霜表示,中國是聯合國標准下工業門類最全、配套最為完整的國家,電子電氣設備等中高端產業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加速提升,制造業規模連續13年居世界首位,佔全球比重已超30%,是全球供應鏈世界工廠。
大會期間,中國貿促會發布鏈博會旗艦報告《全球供應鏈促進報告》,這是全球首份以供應鏈促進為主題的研究報告。《報告》顯示,全球供應鏈合作有助於推動全球生產網絡有機聯通,改善各國人民福祉。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為全球供應鏈開放合作提供了規模超大、成長性好的市場機遇,以及各類要素加速聚集的創新機遇。
“我國供應鏈正在經歷一輪新的變革,鏈條不斷縮短、扁平化程度不斷提升。”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潤生表示,中國的供應鏈不再是單向流動的價值鏈,而是能促進各方共贏的商業生態系統,進而由平台模式搭建形成互利共贏的生態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