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老舍戲劇節“老舍與西城”論壇舉辦

11月28日,2023大戲看北京·第七屆老舍戲劇節主論壇之一“老舍與西城:讓經典在當下落地生花”在西城區正陽書局舉行。
原中國老舍研究會會長、著名老舍研究專家關紀新,新版話劇《駱駝祥子》編劇、導演、演員方旭,北京城市發展研究院研究員、北京市史地民俗學會會員高申等共同就“讓經典在當下落地生花”這一話題進行了分享與討論,向大家普及“老舍西城文化名片”的內涵與意義。
老舍與北京西城的關系,就像一部活生生的歷史長卷。他的生活經歷、創作靈感和文學成就,都與這座城市息息相關。在老舍的筆下,我們得以一窺那個年代的北京風貌,感受到他對這座城市的深深熱愛和眷戀。
嘉賓高申介紹了老北京文化、老西城歷史與老舍先生的故事。高申說,“《駱駝祥子》中有一整段祥子講述老北京地理位置的話,其中涉及到西單、宣武門、菜市口、騾馬市大街……這一整段下來可以說半個西城的地理圖就出來了。”
老舍研究家關紀新說,“《駱駝祥子》全書十余萬字,被認為是老舍先生第一個語言高峰,而更令人欽佩的是,《駱駝祥子》這本書隻要讀完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就能完全讀懂。可見老舍先生對於北京語言的研究多麼的深入。另外老舍先生的文字語言‘有味兒’,非常的清脆、痛快,也希望大家在讀老舍先生作品的時候可以細細的品位一翻。”
活動現場,幾位嘉賓也就老舍先生原作《駱駝祥子》的改編進行了豐富的討論。關紀新說,“老舍先生長我50歲,我從愛好者成為研究者。《駱駝祥子》是我多年研究的作品,它太有名了,改起來難度大。就國內改編來說有滬劇、京劇、曲劇、話劇、電影、歌劇,還有電視劇版的《駱駝祥子》,駱駝祥子拉著他的黃包車早已跑遍的全中國,在此情況下做全新版的《駱駝祥子》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新版話劇《駱駝祥子》編劇、導演、演員方旭說,“長久以來《駱駝祥子》的關注點在虎妞,‘祥子’往往不如虎妞容易出彩,正是因為這樣我也才覺得這個作品還有可改編的空間。話劇舞台給了我們創作者很大的創作空間,此次改編我想用三個演員來表現祥子不同階段的不同狀態,希望最大程度的還原作品的原貌。”
方旭表示,“任何一部經典都是一座橋梁,經典作品能被現在的人喜歡一定能讓當下的人產生共情。而我們提煉出來的這幾個關鍵詞,應該是拋開時代、拋開環境,《駱駝祥子》能與現代觀眾產生的鏈接。”
據悉,2023第七屆老舍戲劇節自9月開幕以來,已展演劇目22部41場 ,開展戲劇導賞、劇組見面會、演后分享會和citywalk等戲劇活動8場,本屆戲劇節特別委約制作的話劇《駱駝祥子》一經推出即廣受關注,三場演出已經全部售罄。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