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展示“版權助力傳統文化創新”成果

第九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首都版權展區吸引了眾多觀眾駐足。本報記者 路艷霞攝
第九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11月23日至25日在四川成都舉辦,AI互動體驗、文藝表演、印章打卡……首都版權展區的精彩活動吸引觀眾熱情參與。
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版權局)主辦、首都版權協會承辦的首都版權展區以“版權助力傳統文化創新”為主題,設四個展區、一個主舞台活動區,充分展示優秀傳統文化的版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成果,推介和促進優秀版權項目合作轉化,凸顯版權對文化創意產業、科技產業、文娛衍生品等產業的巨大促進作用。
北京豐碩成果集中展示
“成果豐碩的版權”專區展示北京圍繞“四個中心”戰略定位,構建知識產權多元保護格局,加強全鏈條保護和服務的豐碩成果。
北京版權管理模式包括版權保護行政司法協同機制、版權保護體系、版權示范體系、國家區塊鏈可信版權鏈體系、版權糾紛調解體系等版權工作的系統化建設,其中,行政司法協同治理機制建設首次實現北京市版權局、公檢法、網信、文化執法等14個部門“部門聯動、社會共治”的行業市域治理工作模式。北京市版權糾紛調解工作從搭建調解平台到“訴非雲聯機制”的建立,再到“朝知雲”調解平台上線,展現出北京市版權糾紛調解工作穩健發展的勢頭。值得關注的還有,國家區塊鏈可信版權鏈體系入選中央網信辦等16部委“國家區塊鏈+版權創新應用試點”,目前已在全國建立由行業超級節點、城市節點和業務節點組成的可信版權鏈節點網絡66個,示范項目超過200個,上鏈數字版權証書超過400萬份。
優秀傳統文化助力版權事業
優秀傳統文化、數字技術助力首都版權事業高質量發展,以生動、多元形式進行展示。
在“傳承創新的版權”專區,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展示了數字文物、古籍文創、古籍修復、國家級工藝美術作品“中國禮物”“燕京八絕”之大型金絲楠木百寶嵌屏風《春意盎然》、甲骨文體驗與互動等項目,觀眾因此充分感受文化傳承過程中的版權力量。首都版權協會理事長王野霏與中國文物交流中心黨委書記、主任譚平現場簽約,發布了“証據鏈”與中國“文保鏈”戰略合作及數字文博文創展示成果。此外,中國書店片羽存真系列文創產品受到觀眾青睞,這是中國書店取自歷年搶救和保護的古籍殘冊、零頁制作而成,“這些古籍殘頁通過裝裱,呈現著傳統之美。”觀眾趙涵予說。
“數字時代的版權”專區展示科技賦能首都藝術、出版、舞台劇、影視等多領域版權數字化發展,助力“數字中國”建設的優秀成果。AI體驗互動體現版權元素與首都特色的融合,攝像頭前,觀眾們紛紛體驗,幾秒時間內就實現了成功換臉,真實的自己和卡通面容的自己同框,讓觀眾瞬間回到童真時代。現場還展示北京出版集團近年的版權成果,包括實體書與有聲書的版權轉化,以及依托版權交易實現的“文化出海”系列優秀成果。
首都版權事業惠及特殊人群
在“有溫度的版權”專區,中國盲文出版社、阿裡健康、方正字庫等多個提供無障礙文化與產品服務的版權主體通過盲文閱讀、盲文作品輸入輸出、盲文字庫字體、無障礙格式電影播放等,讓觀眾感受版權何以幫助、改善視障人群的生活,助力文化權益普惠、教育普惠和幸福生活普惠,了解中國正不斷推進國際版權交流合作,為優秀作品無障礙格式版“引進去、走出來”打下良好產業基礎。
國家“區塊鏈+版權”創新試點展區,則展示了北京市版權局可信版權鏈全國運營中心數字確權工程、正版產品工程、數字交易工程、版權金融工程、e版權維權工程、版權鏈網工程等六大建設成果﹔同時展示可信版權鏈六個超級節點:國家文化大數據超級節點、卡牌超級節點、舞台劇超級節點、中國電子商會超級節點、交易中心超級節點和潮玩超級節點的成果與發展趨勢,及其在構建可信版權鏈生態中所扮演的角色,觀眾可以代入數字版權資產在日常生活中的豐富應用場景,了解該生態的價值與意義。
相關新聞
京產電影《長津湖》獲2022中國版權金獎
本報訊(記者 路艷霞)昨天,第九屆中國國際版權博覽會暨2023國際版權論壇在成都舉辦。論壇上,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與中國國家版權局聯合頒發2022中國版權金獎,北京1部作品、2家單位獲獎。其中,京產電影《長津湖》獲得作品獎,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審判監督庭、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環境食品藥品和旅游安全保衛支隊獲得保護獎。
中國版權金獎是由中國國家版權局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聯合設立、我國版權領域唯一的國際獎項,也是我國版權領域的最高獎項。設有作品獎、推廣運用獎、保護獎和管理獎4個獎項,共20個名額。自2008年至2020年,共有115個相關作品、單位及著作權人獲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