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標杆政策首發首創 探索數字經濟改革發展模式

北京引領數字經濟新賽道

2023年11月24日09:13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北京引領數字經濟新賽道

  本報記者 曹政

  昨天,在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2023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新聞發布會上,市經信局局長姜廣智介紹,北京在數字經濟的賽道上奮勇爭先,始終處於引領者和先行者的位置。今年以來,本市積極探索數字經濟改革發展模式,加快智慧城市建設和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數字經濟規模持續攀升,發展活力不斷顯現,內生動力日益增強。

  前三季度,全市實現數字經濟增加值14060億元,同比增長8.3%,佔GDP比重為44.3%,其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實現增加值8226.7億元,增長10.6%,為首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能。

  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如同電力一樣,是重要的基礎設施,自動駕駛、智慧交通、健康醫療、智能制造等領域都需要源源不斷的算力供給。

  在京城東南的經開區,國內首個“算力資源+運營服務”一體化建設工程啟動:1000P(1P約等於每秒1000萬億次的計算速度)規模的公共智能算力中心正加快建設,計劃於明年初上線運營,將提供靈活便捷、彈性安全的可信算力供給。

  “本市超前布局數字基礎設施,筑牢智慧城市新底座,以智慧城市建設為著力點,以新基建為抓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城市基礎設施深度融合。”姜廣智披露,初步統計,本市已形成1.2萬P的總算力供給規模,下一步將加速算力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京津冀算力廊道,形成以智能算力為主、通用算力和超級算力多元協同的首都地區算力供給體系。此外,截至三季度,全市累計建設5G基站10.4萬個,當年新建2.7萬個,人均擁有基站數量全國第一,實現五環內全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和典型場景精准覆蓋。

  如果說5G基站、算力是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那麼標杆政策的首發首創則是搭建數字治理新體系。北京建立了以《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為核心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進一步強化數字經濟治理能力,還在全國率先出台“數據要素20條”等。“未來本市還將制定智能網聯汽車等數字經濟相關法規和政策,加強數字跨境流動便利化制度建立。”姜廣智說。

  技術突破催生數字產業新集群

  目光投向中關村,人工智能大模型產業集聚區正在崛起。

  “我們通過揭榜挂帥方式支持人工智能芯片、高效數據處理等核心技術攻關。根據項目技術創新性和投入情況,給予最高1000萬元資金支持。”海澱區副區長武凱說。

  中關村擁有人工智能大模型成長的土壤。按照規劃,海澱區將在東至學院路、南至知春路、西至萬泉河路、北至清華西路—清華東路約9.5平方公裡的區域,率先建設人工智能集聚區核心區。在核心區內,首批重點建設五道口人工智能產業園、北大西門人工智能產業園、中關村西區人工智能產業園、清華科技園等4個人工智能特色產業園,總建筑面積約67萬平方米。

  這是北京數字標杆技術鞏固戰略性優勢,孕育數字化產業新集群的縮影。姜廣智介紹,本市實施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創新發展伙伴計劃﹔服務企業的算力券政策10月份發布以來,為模型創新企業提供了1076P的智能算力﹔百度“文心一言”、智譜華章“智譜清言”等15個通用大模型產品通過中央網信辦備案並正式上線,在全國佔比達80%﹔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3.0已啟動500平方公裡建設,部署智能網聯乘用車、智能網聯客運巴士、無人配送車、無人零售車等八大場景739台自動駕駛車輛在區內測試使用和商業化運行,構建新一代數字出行一張網。

  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先試

  北京測繪設計院完成全國首筆空間數據交易,六家醫院數據流通交易在全國率先破冰,積水潭醫院實現骨科手術機器人數據估值1000萬元入股……北京的數據市場正愈發活躍起來。目前,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實現牌照落地,發放27張數據資產登記憑証,數據交易規模超過20億元。北京金融控股集團董事長范文仲介紹,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將全面提升能級,推動構建協同聯通、內外並存、輻射全國的數據交易市場,力爭到2026年,累計交易備案規模突破300億元。

  前不久,本市率先創建了全國首個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發布數據基礎制度先行區創建方案和政策清單,出台數據資產首登記、首交易、首入表和首開放等創新的獎勵措施。“經開區將在以台湖區域為核心的32平方公裡范圍內開展數據先行先試,在北投台湖產業園建設數據先行區管理服務中心和數據跨境服務中心,在國家信創園建設數據訓練基地,促進數據的合規流通和價值釋放,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劉力披露,將支持亦庄控股智能院注冊成立北京國際算力服務有限公司,作為北京市算力資源調度服務運營主體,全面支撐北京基礎制度數據先行區的制度突破創新和要素高效流通。

(責編:池夢蕊、鮑聰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