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頻道

“大戲看北京”2023展演季圓滿收官

百余部精品吸引3800萬人次觀看

2023年11月05日08:57 | 來源:北京日報
小字號

昨天,話劇《生命冊》在天橋藝術中心演出落下帷幕,“大戲看北京”2023展演季圓滿收官。本屆展演季是2023北京文化論壇重要配套活動之一,由北京市委宣傳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以“文藝展新姿,精品獻人民”為主題,在近兩個月的時間內,先后有百余部精品劇目和影片在線上線下進行展演、展播、展映,總觀看人數超3800萬人次。

昨天,話劇《生命冊》在天橋藝術中心上演。本報記者 方非攝

六大主題單元奉上文化盛宴

“大戲看北京”2023展演季共設大劇場展演、小劇場展演、精品演出進高校、“北京國際電影節”秋季展映、戲劇沙龍、雲劇場六大主題單元。大劇場展演單元帶來大戲29部162場,吸引20多萬名觀眾走進劇場觀演﹔小劇場展演單元在13家城市小劇場、演藝新空間上演優質劇目18部262場,創新活力吸引4.5萬余名年輕觀眾﹔精品演出進高校單元邀請10部優秀劇目走進8所高校,讓1萬多名年輕學子與戲劇藝術親密接觸﹔雲劇場單元推出50部經典劇目,讓市民足不出戶免費看大戲,觀看量超3700萬人次﹔戲劇沙龍單元組織6場活動,集納多方聲音、多元視角,為藝術普及注入深度思考和參與活力﹔“北京國際電影節”秋季展映單元裡,希臘電影展、光影回眸·國產電影展、舞台影像展3個板塊推出34部中外優秀影片放映56場,打造多國別、多題材、多類型的光影體驗。

本屆展演季遴選了一系列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大戲好戲,兼顧主旋律與多樣性,《覺醒年代》《人民英雄紀念碑》展現革命歲月,《正紅旗下》《西去東來》反映百姓生活,《杜甫》《將進酒》擷英傳統文化,《天路》《花豬司令》《太行之子》照進當下現實,《鎖麟囊》《天鵝湖》傳承動人經典,《紅樓夢》《基督山伯爵》《歌劇魅影》專注新創改編。值得一提的是,話劇《西去東來》、音樂劇《星辰》、歌劇《拉克美》等為全國首演劇目,話劇《生命冊》、音樂劇《將進酒》、豫劇《太行之子》等為在京首演劇目。《五星出東方》《熱血當歌》等多部劇目曾獲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中國舞蹈荷花獎等國家級獎項。

豐富內容展現“演藝之都”活力

本屆展演季劇目類型涵蓋戲曲、話劇、音樂劇、歌劇、舞劇、兒童劇、雜技劇、音樂會等多種類型,演出主體包括中央文藝院團、市屬文藝院團、外省區市文藝院團以及23家民營演出機構和高校藝術團體。此外,來自英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的院團和藝術家接連登台,凸顯了展演季的國際性、包容性。在展演季搭建的交流平台上,各地院團、劇場積極共享創作、演出和運營經驗,促進了行業的良性互動和友好互鑒。

展演季期間,北京各類演藝空間資源充分釋放,文旅融合和文化消費潛力持續迸發。近40處演藝空間,涵蓋16座地標性大劇院、8座高校劇場以及13座城市小劇場和演藝新空間。大劇場展演發揮主陣地作用,好戲連台﹔小劇場演出突出“小而精、小而美、小而雅”,與產業園區、商業綜合體、會館、餐飲、文創等深度融合,三裡屯愛樂匯、開心麻花A66、顏料會館、南鑼劇場、小柯劇場等演藝新空間成為網紅打卡地,深受年輕群體青睞﹔優質演出走進高校劇場空間,讓更多青年學子近距離感受戲劇魅力,點亮校園文藝生活。

各類惠民活動營造濃郁藝術氛圍

本屆展演季招募組建了50余人的“戲劇觀摩團”,特邀王曉鷹、崔偉、宋寶珍、劉侗、楊乾武、春妮、徐健等作為領銜專家,與資深戲迷、戲劇大V、媒體記者、青年學生共同深入劇場進行探訪觀摩,其中,6場“戲劇沙龍”邀請觀眾交流體會,圍繞中國當代戲劇的表達與創新性發展、戲劇與城市、藝術與科技融合發展、新空間與新消費等主題展開,線上同步直播觀看量超145萬人次﹔高校展演開展多場演后談、主創見面會、藝術導賞活動﹔推動展演劇目傳播宣傳,觀摩團和網絡大V現場觀演,在微博、抖音、豆瓣、小紅書等自媒體發布短評、快評,實時反饋觀演感受,分享專業評論。展演季期間,展演劇目全網傳播量超過1.2億次。

本屆展演季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與惠民文化消費季聯動設置“演藝京城”板塊,惠及市民群眾60萬人次。展演季在大麥網推出觀演優惠活動,發放面值100元觀演優惠券萬余張,開展尋找觀演手冊兌換門票的“京城尋寶”活動、以展演季劇目票根兌換門票的“票根兌換”活動、走進各大劇院打卡晒照的“打卡換票”的活動,帶動更多市民走進劇場、貼近大戲,共享藝術大餐。

今年以來,我市全面推進“演藝之都”建設,精心組織文藝創作,搭建戲劇展示交流平台,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近期,市委正式印發《北京市建設“演藝之都”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3年—2025年)》,七大板塊、30項具體措施全面鋪開。未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將進一步發揮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的作用,吸引更多來自國內外的優秀劇目亮相京城舞台,打造戲劇的盛宴、人民的節日。本報記者 高倩

(責編:尹星雲、高星)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