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教育論壇在永定河畔舉行 豐台以教育強基助推區域發展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鮑聰穎)9月26日,以“教育強國建設新使命,首都基礎教育新作為”為主題第七屆北京教育論壇暨首屆宛平教育論壇在永定河畔舉行。論壇由北京市教委、豐台區委區政府共同指導舉辦,500余名全市基礎教育工作者參與。
在主旨報告環節,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張力和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熙分別作了《建設教育強國的基點——新時代基礎教育的使命》《沃土計劃:創新人才基礎培養的北京行動》的主旨報告,從理論研究與改革創新出發,展望教育強國建設的前沿趨勢。
在論壇主旨演講環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前教育助理總干事、教育強國建設戰略咨詢委員會委員唐虔分享了全球視野下基礎教育有哪些新作為。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國家特約教育督導員、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國家視導員管杰就學區、集團等教育新載體中教師隊伍建設的情況進行了分享。在論壇上,院士與教師、學生共同倡議舉辦“北京市中小學生科學素質大賽”。
論壇還組織了三場分論壇,密集呈現了北京基礎教育改革中的新思想、新思路、新觀點、新辦法。
從宛平肇始 百年教育路碩果累累
“1905年,宛平高等小學堂在盧溝橋西岱王廟舉辦,初創新式學校教育。1906年,順天府設立宛平初級師范學堂,並於6年后更名為京兆師范學校。在宛平辦學的14年間,京兆師范為北京地區培養了300多位小學教育工作者,著名的‘故事大王’孫敬修就在這所學校就讀,並走上教育崗位。”豐台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到上世紀30年代,宛平縣的小學就已經達到了97所。
厚積歷史之底蘊,續寫來日之方長,豐台區教育結出累累碩果。目前豐台在全區建立了20個教育集團,涵蓋學校140所址,超過半數的學生享受到了集團化辦學的優質教育資源,並以北京十二中、北京第五實驗學校、北京錢學森中學、北京十八中、北師大實驗中學豐台學校、豐台二中、北京十中、人大附中豐台學校、民大附中豐台實驗學校、首師大附屬麗澤中學等“十強學校”為引領,不斷豐富著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
“行走的思政課” 構建與時代同向的生動實踐
論壇上,由豐台八中學生團隊自主創作的原創話劇《宛平校園》正式首演。話劇深度挖掘盧溝橋、宛平城紅色的教育資源,體現了教育工作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
“這是學生們以戲劇課程為載體構建生動的‘大思政課’,是深化豐台區‘行走的思政課’的生動實踐。”豐台區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以來,北京市豐台區立足地域思政資源與教育實際,以“行走的思政課”為突破口,推出《行走的思政課實踐手冊》,在課程、師生、資源不同維度的“行走”中,提升課堂的厚度。
論壇現場還進行了豐台區深化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工作成果發布,推出9條“行走的思政課”路線,首批19家“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資源單位”集體亮相。
強基工程 舉全區之力辦好教育
不久前,豐台區宣布全面啟動學區制改革,以26個街鎮行政區劃為基礎,統籌建立13個學區,以學區建設為引領,進一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同時,通過整合合並、聯合辦學、集團化辦學等多種方式對全區70余所學校進行了調整,著力解決目前部分學校規模較小、優質教育資源分布等問題,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能力。
這是豐台區基礎教育“強基工程”的重要舉措之一。
3年內新增2.3萬個中小學學位,到2031年,每年面向全國引進15名以上領軍型教師,普高率提升至85%以上,每個街鎮都有1至2所優質校(校區)……“強基工程”將以教育高質量發展助推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力爭到2031年將豐台區建設成為首都教育強區。
“我們成立了專門領導小組,細化涉及37個委辦局的具體任務清單,各街鎮、相關部門都要把‘強基工程’的任務納入本部門重要議事日程。”豐台區相關負責人介紹,豐台區將不斷調整優化教育布局,持續推進教育改革創新,為區域高質量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教育支撐。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